代写项目可行性报告

  代写项目申请报告
  代写项目建议书
  代写资金申请报告
  代写商业计划书
  代写企业重组报告

温州代写可行性报告 代写可行性报告东方工程咨询公司,专业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公司为温州市第一批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咨询资格认证的单位,代写可行性报告服务区域涉及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金华、台州、湖州、舟山、衢州、丽水)、广东、上海、北京、天津、四川、河北、福建、江苏、山东、江西、安徽、广西、云南、新疆、海南、内蒙古等地编制可行性报告,与相关机构长期合作,拥有乙、丙级资质,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已有十年时间,为全国内数百家企业提供编制可行性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等服务,经验丰富。
渠道畅通,资源丰富 公司在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投融资等领域资源丰富,主要服务范围 为温州(乐清、瑞安、苍南、平阳、洞头、永嘉)、台州(温岭、玉环、三门)、宁波、金华、衢州、丽水、宁德(福鼎、霞浦、柘荣、福安)等地编制立项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性价比高 向客户提供长期可研咨询,协助客户完善可研方案后期修改,价格公道。
点击这里发消息 QQ:5817359
点击这里发消息 QQ:5817359
点击这里发消息 QQ:584404266
 温州代写可行性报告 > 行业资讯 温州写可行性报告 >  
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双海双区”战略,聚力抓改革、稳增长、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全面掀起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的热潮,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423.55亿元,年均增速9.6%,高于浙江省和温州市年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3.18万元,年均增长8.7%;财政总收入达46.25亿元,年均增长13.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1427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4.9亿元,年均增长15.0%;进出口总额达7.42亿美元,年均增长9.1%

 
 

1  “十二五”苍南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产业转型深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048.343.7优化调整为2015年的6.7:41.4:51.9,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县旅游总人数和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4.2%29.4%;网络经济快蓬勃发展,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被列为全国电商百佳县第12名;全县13个亿元以上市场实现年成交额145亿元;港口物流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塑料制品、印刷包装、纺织等优势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绿色能源、光电、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台商小镇列入首批省特色小镇,建成一批小微企业园,华润电厂一期建成运营;2015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比2010年提高7.05个百分点。农业“两区”建设扎实推进,马站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和沿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通过验收,日月潭农庄、民族花海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成,浙江宏利水产成为我县首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科技强县创建全面推进,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

城乡建设加快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6%,比2010年提高4.9个百分点。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县城新区核心区基本成型,动车站广场建成开放,龙港新城开发建设全面铺开;中心城区面貌明显改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两违”建筑拆除、道路改造和断头路打通、交通秩序整治、景观绿化带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建成银泰、财富中心城市综合体,启动“智慧交通”、“无线城市”建设,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心镇培育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现中心镇控规全覆盖,启动实施宜山前河蒋、灵溪桃湖、龙港中对口、桥墩八亩后等村美丽民居建设试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洪、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灵龙大道、时代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金乡、钱库及舥艚等乡镇污水干管全线贯通,马站赤岭头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完成24条黑臭河整治,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考核获评全省一等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实施“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清洁空气等行动,完成“三改”面积约491万平方米,拆违建筑约276万平方米,大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9%;关停淘汰造纸、化工、印染、纺织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单位GDP合能耗下降25.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累计减排15.5%18.6%16.6%11.4%,均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成功申报“中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马站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验收;生态乡镇创建成效显著,全县11个乡镇创成省级生态乡镇。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65万元和1.7万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0.1%13.8%,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54降为2.15。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温州市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99%以上,建设保障性住房5552套,养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民营医院快速发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社区文体中心全面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教育均衡县、省级卫生强县、省级体育强县。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成功争取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开放合作深入实施,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霞关港国家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国家级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双商双引”工程成效显著;对台经贸合作品牌逐渐打响,在20132014年全省对台经贸合作区考核中位居首位,实际利用台资占全省的26.2%;金融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苍南农村商业银行且评估分值居全省第一,在温州市率先开发温州(苍南)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网。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公开权力清单,实行联合审批制度,构建县、镇、社区三级联动的审批网络系统,推进公共财政预算改革。

尽管“十二五”我县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一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虽然“十二五”时期苍南县人均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人均GDP仍与全国和全省人均GDP具有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亟待突破。“十二五”期间工业增速下滑明显,现状产业依然呈低、小、散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低于全省、温州市平均水平,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人才、技术等支撑创新驱动的高端要素集聚困难。全县支撑创新发展的高校、研究院所、行业龙头缺乏,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且未能达成“十二五”目标,对高端人才、技术的集聚能力明显不足。四是社会民生改善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医疗、教育、养老、体育、科技等公共服务资源人均拥有量还较低,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较大,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亟待建设。

 


专栏1       苍南县“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分类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0

2015年规划目标

2015年实际

综合实力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57.0

410

(年均增长10%)

423.55

(年均增长9.6%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1.98

3.05

(年均增长9%)

3.18

(年均增长8.7%

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4.2

50

(年均增长15.8%)

46.25

(年均增长13.8%)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亿元

331

1000

1427

(限额以上)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6.7

275

(年均增长15%)

274.9

(年均增长15.0%

6

工业总产值

亿元

658.5

1000

(年均增长8.7%)

-

7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4.8

9.6

(年均增长15%)

7.42

(年均增长9.1%)

转型升级

8

三次产业比例

 

8.0:48.3:43.7

4.9:47.5:47.6

6.7:41.4:51.9

9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0.36

0.83

0.60

10

每万人拥有人才数

407

880

-

11

非农从业人员比重

%

67.2

85

-

1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8.95

18

16

城乡统筹

1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4.72

59

59.6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2.26

3.81

(年均增长11%)

3.65

(年均增长10.1%)

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万元

0.89

1.55

(年均增长12%)

1.70

(年均增长13.8%)

社会民生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8

8

<8

17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5

5.35

18

城乡居民登记失业率

%

4

4

4

1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

 

全覆盖

40.79

20

每千人医生数

1.39

2.2

2.2

生态环境

21

森林覆盖率

%

46.98

48

48

2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6825

-16%

累计下降25.8%

23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完成下达任务

-5.3%

2015年度)

24

主要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

万吨

1.7452

-15%

-15.5%

 

25

二氧化硫

万吨

0.2898

-15%

-18.6%

 

26

氨氮

万吨

0.243

-14%

-16.6%

 

27

氮氧化物

万吨

0.2171

-10%

-11.4%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

1、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加快融合;世界多边贸易投资规则加速调整,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新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看,“新常态”推动发展方式的全面加速重构,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新型城镇化将向更高层次跃迁,科技创新将替代要素和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我国正在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实施。

从省、市环境看,未来五年,我省将围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两富两美”浙江建设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四大都市区建设,重点发展七大万亿产业,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特色小镇建设等亮点工程。温州市将深入实施“五化战略”和“十大举措”,推动“温州模式”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三极多点”的温州大都市区,努力打造成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市。

2、发展机遇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期”、“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蝶变期”,应着力把握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发挥特色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扬长补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创新发展。

一是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机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化水平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能力。二是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发挥省际边界区位优势和对台经贸合作先发优势,开创开放发展新格局。三是把握崇家岙港区、甬台温高速复线、市域铁路S3线、通用航空基地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以及高铁发展的机遇,逐步改善并扭转边缘化和人才、资金、企业外流的趋势,增强苍南县集聚产业、企业、资源要素能力。四是把握苍南三澳核电等能源项目建设机遇,积极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五是把握消费结构升级浪潮下旅游、健康等产业发展机遇,将苍南县生态环境、山海资源、文化底蕴等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六是把握“中国制造2025”、七大万亿产业、“创业创新”及“互联网+”等发展机遇以及浙江省推进26县加快发展的机遇,结合苍南块状经济优势、内外苍南人联动优势,弘扬发挥苍南人创业创新精神,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温州“五化战略”,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构建高层次的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现高品质的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

(二)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浙江美丽南大门

积极营造一流的政商环境、创新的经济形态、特色的地域文化、和谐的社会生态、优质的生态环境,举全县之力实施“美丽路线图”,力促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政府治理转型,打造“实力南大门、活力南大门、生态南大门、智慧南大门、平安南大门”,建设成为美丽浙江的展示馆、会客厅和实践地,成为浙江美丽和谐新家园。

2、功能定位

温州大都市第一副中心。深入实施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综合经济发展,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区域人口、要素、产业集聚能力,强化辐射带动,加快建设清洁、有序、和美的都市区副中心,实现城市发展品质的全面跃迁。

浙闽省界综合交通枢纽。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和枢纽建设,打造“一空两铁”、“两高两纵”、“两港两区”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体系与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以公路系统为主骨架,铁路、水运、通航等为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为浙闽省界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商贸中心。

浙江接闽连台先行区。深入实施“双海双区”战略,推进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和台商小镇建设,加强对台招商、对台贸易,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全面对接海西、融入海西,提升苍南在省际开放中的影响力。

浙江山海生态旅游胜地。抢抓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苍南山海、文化、生态资源的组合优势,做强滨海休闲旅游,做美山区生态旅游,做优城市商贸旅游,做精乡村文化旅游,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推进苍南旅游全域化发展。

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抓住能源大项目推进实施的机遇,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能源,推进火电能源清洁化,支持太阳能光伏、潮汐能和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

(三)发展战略

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苍南实际和特色,积极推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两创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活力,通过创业为创新增添活力;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加快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双轮驱动。加快促进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以“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为导向,积极应用推广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工业设计、能效环保等水平,推动苍南县传统优势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推动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绿色崛起。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苍南生态环境优势、山海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绿色能源、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绿色产业,积极推进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美丽浙南水乡,实现生态立县、绿色富县、绿色惠民。

北融南联。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全力打造高能级合作平台,向北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融入温州大都市区发展,向南接闽连台,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产业承接、招商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积极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

全域统筹。统筹县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推进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同以及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协调发展、空间优化。按照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等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强化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品质化水平,促进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迈入温州第一梯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六个“更”上:

综合实力更强。经济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3万元,年均增长7.5%;提前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亿元,年均增长12%

创新发展更具活力。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政府制度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完备,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有效集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全县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上,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9.8万元/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0.5件。

产业层次更趋高端。一二三产融合互促加快,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优势特色产业向时尚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加快,“四新”经济培育上实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

城乡区域更为协调。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心城区建设品质进一步提升,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以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在8.5%9%左右,至2020年分别达到5.50万元和2.62万元,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

社会民生更加和谐。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基本消除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6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60张,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生态环境更显优美。生态屏障和廊道建设加快,“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取得新进展,城乡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体系更为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至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5%,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95%以上,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生态环境指标完成上级考核要求。

 

专栏2         “十三五”时期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5

实际

2020

年均

增长

指标

属性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23.55

620

8%左右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3.18

4.53

7.5%

预期性

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6.25

60

8%

预期性

4

限额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亿元

[1427]

[2500]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4.9

480

12%

预期性

6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7.42

8.3

6%

预期性

创新

驱动

7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0.6

1

年均提高

0.08个百分点

预期性

8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万元/

-

9.8

7.5%

预期性

9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

/万人

0.26

0.5

-

预期性

10

互联网普及率

%

 

 

 

预期性

产业

转型

11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51.9

55

年均提高

0.6个百分点

预期性

12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16

22

年均提高

1.2个百分点

预期性

城乡

统筹

1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9.6

65

年均提高

1个百分点

预期性

14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预期性

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3.65

5.50

8.5%

预期性

1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1.7

2.62

9%

预期性

17

城镇调查失业率

%

2.78

4

预期性

18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5.35

5

预期性

19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2

2.6

预期性

20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40

60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21

大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2.86

95

年均提高0.43个百分点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

48

48.5

年均提高

0.1个百分点

约束性

2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累计下降25.8%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万元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6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

万吨

累计下降15.5%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二氧化硫

万吨

累计下降18.6%

氨氮

万吨

累计下降16.6%

氮氧化物

万吨

累计下降11.4%


三、增强改革创新驱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赶超发展新动力。

(一)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以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为要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金融综合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等七大重点领域改革,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推进,释放改革红利。

全面开展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重点推进项目申报、工业企业和招商引资准入评审、用地指标等方面的“县级单列管理”,实现县级财政体制,加快推行“大部门”制,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等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配套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要素市场交易体系等城镇化相关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职能分工合理、行政层级优化、管理机构精简、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改善、治理能力提升的新型设市模式,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意义的新型设市模式典范。

专栏3  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主要举措

1、建立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构建新型城市治理结构;探索新型城乡社区建设;强化人大职能;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一张网”基层管理体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

2、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按龙港市城市管理体制合理赋予县级权限;推行“大部门”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科学合理设置办事处;调整优化人员结构和编制。

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实行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有效压缩行政成本。

4、深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为支撑、国有企业为平台、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

5、建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强化就业创业培训。

6、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三权”改革,构建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政府权责边界,建立健全“五张清单一张网”(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以及政务服务网)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推进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科学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能力,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审批备案制、总量调控超量叫停制和评估抽查制,构建与简政放权要求相适应的监管机制。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创新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合一等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招投标机制、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快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全面清理现行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推进中介机构与机关事业单位脱钩改制,加快中介市场建设,实现网上中介市场或相对集中中介超市全覆盖。

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建立企业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实施企业分类指导、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四换三名”,激励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退出、“僵尸企业”重组或退出,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度集聚,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切实降低优质企业成本。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深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规范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探索建立以空间准入、行业准入和项目准入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准入制度,促进产业向主平台集中、项目向重点产业集中、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

深化金融综合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温州金融改革新“十二条”。发挥金融业主力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发力,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支持,深化普惠金融,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互联网金融等为依托,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企业股改和规范化提升,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政府增信配套体系,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完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合作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两链”风险。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改造、整合、提升,构建政府资产证券化、政府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公司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健全社会事业投资经营公平准入竞争机制,发挥苍南民间资本充裕优势,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质量。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进实施分类监管,加快实施整合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重点加强与中央、省、市大型国有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战略合作,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多样化。健全有效制衡、运转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建立制度统一、权责明确的国资监管体系,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

推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并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引导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和“三转一市”,引导小微企业健全组织结构和改进管理,引导上规模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建立推动在外苍商回归体制机制,完善对外招商项目库和在外苍商信息库,完善苍商回归政策机制、服务机制、互动机制、评价表彰机制,大力优化苍商回乡创业环境。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三权”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三权”确权颁证,以“精准确权”全面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完善“权跟人(户)走”配套制度,加强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建设,激活、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增强“三农”活力,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按照国家和浙江省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和合理流动,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合理有序就医格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依附于原有户籍基础上的各项差异政策。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社会救助等制度并轨。

(二)大力推进创业创新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增强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创建科技强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紧扣需求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紧扣苍南县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等重大需求,着力破除企业家、创业者、科技人员创新的障碍,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重点推进智能制造、3D打印、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推进“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交通、“互联网+”便民服务、“互联网+”休闲旅游等“互联网+”行动,让创新真正落实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大力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主体。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支持在外温商、苍商带资金、带技术回乡创业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企业高管、大学生等“新四军”来苍南创业创新,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纺织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以上,新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0家。

着重扶持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苍南技术转移中心、浙江苍南工业园区(省级)博士后科技工作站、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苍南工作站等科技合作创新平台作用,并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在苍南建立分校分院或共建创新服务载体,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围绕苍南本地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要求,择优扶持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测试认证、工业设计、成果展示体验等一批专业、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源改造成为新型众创空间,推行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苍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管理,加快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搭建科技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

加快集聚一批创业创新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加快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坚持引才和引智并举,以企业研究平台、科技孵化器等科技平台为载体,采取项目合作、机构聘任、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注重强化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团队、科技人员等创业创新人才,促进在苍南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培育,对企业家进行“菜单式”培训,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公共实训基地、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健全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青年、返乡人员创业技能培训。

推进科技与金融联动发展。探索建立创业创新投资基金,助力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积极发展科技风险投资,鼓励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建设,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的路子,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研发创新活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和优化配置,提高财政资金引导效应,重点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构建“双轮驱动”产业新体系

 

立足特色产业基础,嫁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做足转型升级文章、绿色经济文章,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构建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体系,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培育发展精品农业、创意农业、立体农业。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探索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产业示范区等农业“两区”建设,增强主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做强做优大棚番茄、食用菌、四季柚、茶叶、马蹄笋、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积极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生态型畜牧业

提升发展海洋渔业。推进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水产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设施渔业等新兴产业。整合霞关、舥艚、大渔、石砰等地渔业资源,大力发展深水养殖和围塘养殖,扶持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高潮位工厂化养殖等设施渔业。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及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生物保健等休闲渔业。积极开展渔船标准化改造,支持组建现代船队,优化捕捞作业布局,稳妥开拓远洋渔业。

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服务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业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多功能开发,挖掘农业生态、养生、休闲和文化等功能,发展休闲、养生、观光、体验型时尚农业产业,打造一批农事景观、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时尚农业产业基地与项目。重点以舥艚渔港经济区、霞关渔港经济区建设为载体,探索建立以渔港建设为核心,集修船基地、渔港综合服务、水产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休闲旅游等于一体、一二三产联动的综合渔业发展平台。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立健全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步伐,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重点农产品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扶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示范性“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组织。

(二)着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引导印刷包装、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意设计、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向时尚产业转型。两端延伸发展时尚印刷包装。依托“中国印刷城”、“中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的国家级品牌优势,紧跟绿色发展和需求多元化趋势,促进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与台湾先进要素对接,引入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专业团队,开发差异化的新产品,以及特色鲜明、现代气息强的商业包装产品等。高端化发展塑料制品产业。依托“中国塑编之都”的名片,鼓励传统塑料产品由单一型向高端化、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延伸塑料产业链,推动塑料制品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重点发展BOPP薄膜、BOP0收缩膜等先进塑料材料。多样化发展时尚纺织服装。以产品多样化、品牌多元化、市场细分化、面料高档化为导向,发展高档面料和纱线,汽车内饰材料、工业过滤材料、高档合成革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床上用品、家居饰品等家用纺织品,发展服装、女鞋设计与相关文化创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进行调整生产品种,对重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坚决予以淘汰,分阶段、分批次逐步淘汰落后企业、僵尸企业。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立足本地,面向台商,大力发展光电、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信息化。积极培育激光与光电产业。依托台商小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与福建京东方项目配套方面的战略合作,重点发展纳米光电业、光电信息业、光电配套产业及激光配套产业等,逐步把激光与光电产业打造成为苍南产业发展新增长点。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立足本地仪器仪表、金融设备等特色装备基础,嫁接互联网技术、智慧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发展,鼓励发展智能仪器仪表、智能金融设备、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物联网以及智能化的印刷、包装、塑料装备等产业领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色制造企业相结合,推动制造业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着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实施骨干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全面提升企业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

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以清洁煤电,核电、太阳能、潮汐能、风电等新能源为重点,做大做强能源工业,促进新能源的应用示范。有序推进核电工业布局。强化与中广核集团的战略合作,在采取高标准技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苍南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设计、施工,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核电及关联产业基地。加大新能源应用示范力度。结合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和农业设施建设,加大太阳能光伏、光热在各类建筑载体中的推广,促进风电等多种新能源开发应用。推动煤电清洁化生产。鼓励华润苍南电厂加大先进环保装备应用,积极采用国内外领先的环保技术,推进燃煤电厂清洁化生产。延伸拓展能源装备业。结合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应用示范,引导发展核电、风电、火电装备零配件等配套装备。

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充分依托海洋生物、港口等资源,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港口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重点扶持海洋生物制品业发展。充分利用苍南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休闲食品、精深加工海产品、深加工滋补品、深加工农产品及特色风味卤制食品、乳制品、航空食品等。鼓励发展港口装备制造。依托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积极吸引台资与民营投资,培育发展各类港口机械、汽车零部件、中小型船舶及游艇零部件等产业领域。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本地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向上游延伸发展,有条件发展绿色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构建“电-材”的循环产业链。

创新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实施产业融合促进工程。大力推动“两产”融合、“两化”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提升和“电商换市”,推动龙头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建设检验检测、技术中介、科技金融、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二是实施智造水平提升工程。开展“机器换人”,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大幅提升苍南制造水平。三是继续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积极对接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台资、温州转移资本、浙商回归的集中招商力度,利用苍南工业园区、龙港新城等大平台集聚好项目、大项目。四是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围绕新兴产业育大扶强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着力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优先安排项目用地需求,加大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五是实施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工程。大力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以及环保、消防、安全等方式推动中小微企业向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园集聚发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力推动以山海、文化、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与健康服务业大发展。挖掘“黄金海岸线、玉苍山、古镇(村)文化” 资源组合优势,打造“浙南黄金海岸自驾游线、大玉苍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浙南美丽水乡”,强化山海旅游和健康服务融合发展。依托滨海资源,打造滨海自驾休闲旅游带。以马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核心,以长约5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旅游公路为轴,打造金乡抗倭古城片区、赤溪乡村滨海旅游集聚区、马站渔寮滨海旅游服务集聚区三个旅游片区。整合山岳资源,打造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以桥墩旅游集散中心为中转,以桥墩镇为主要空间,以大玉苍山景区为核心,引进玉苍山樱花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加快推进碗窑古村保护利用工程,谋划实施水上运动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建5A级景区。推进美丽河道建设,打造休闲水乡游。积极推进美丽河道、湿地公园等建设,开运水上巴士,精品开发龙港至金乡、宜山至灵溪、朱家站至桥墩等风情水道,打造休闲水乡游。抓住乡村资源,打造乡村田园亲农体验旅游带。232省道为轴,以灵溪镇旅游集散中心为辐射中心,以日月潭农庄、天福生态园、浙台民族花海、东海渔村旅游度假区以及岱岭畲族乡、凤阳畲族乡等为主要节点,打造主题式精品乡村度假民宿群落。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古迹游。以蒲壮所城、金乡卫城、碗窑古村落、矾山国家矿山公园、福德湾古村、石聚堂、西隐寺等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滨海古城古迹观光旅游产品和矾矿工业遗址观光产品。联动专业市场,提升发展商贸旅游。充分利用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中国礼品城等专业市场资源,着力打造集休闲购物、展览展示、商务会展、知识博览等功能为主题的特色商贸旅游产品。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健康服务。以藻溪、马站、桥墩等区域为重点,积极建设度假养生社区、养老公寓等健康服务项目。加快旅游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组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旅游投资公司,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大精品景区与项目开发,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打通或修缮苍南中心城区通往各景区的支线道路,全面提升旅游交通设施、餐饮住宿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智慧旅游设施等。

专栏4          苍南县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重点

旅游交通设施:提升全县各旅游区主通景公路,包括建设232省道、桥玉线、桥南线、碗天线、龙魁线、炎亭景区入口道路等,加快景区对外联系最后一公里道路建设,在渔寮景区、雾城景区、海口景区等重要景点配套建设大型停车场;建设桥墩旅游集散中心和马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自驾车营地、绿道网、旅游交通标识和观景平台。

餐饮住宿设施:重点建设环玉苍山生态养生度假酒店集群、黄金海岸海景度假酒店及渔村民宿集群、中部乡村田园度假酒店及精品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发展美食行业特色街区,扶持培育老店、名店,开发“金名片”美食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设施:加快培育灵溪镇和龙港镇的商贸旅游基地,形成25星级旅游购物场所;在各3A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内,设立小型的购物场所;引导矾矿博物馆、碗窑博物馆、席草加工基地等工艺美术行业建设特色购物场所。

智慧旅游设施: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手机NFCRAID等技术,在景区部署视频监控、电子门禁、无线语音导游、多媒体展示、流量监测等智能采集终端,在“旅游+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向“旅游+物联网”拓展延伸。

加快发展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县域电子商务。以灵溪、龙港为重点,打造电子商务核心区,推进浙闽台电子商务城、龙港镇电子商务城、中国龙港网商创业园等一批规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平台和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建设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依托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主体,培育本地有影响力的电商服务企业。鼓励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领域优势企业开展“电商换市”,强化与阿里巴巴及行业电商平台的合作。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采购各类农资和商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提升以省际贸易为特征的现代商贸影响力。积极开展电商化改造,以O2O模式、物联网模式等推动传统市场转型提升,加快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温州礼品城质量提升和功能完善,推进苍南县浙闽台水产贸易城扩建、苍南参茸市场扩建等项目建设。强化与台商的战略合作,鼓励霞关港发展对台小额贸易,引入台资贸易企业,建设台湾商品交易、集散中心,积极引入台湾优质商品,输出本地特色产品。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合理布局商贸综合体,完善提高农贸市场,加快发展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

构建以港口、通航为特色的多层次现代物流体系。结合交通枢纽及产业布局,以现代物流基地为切入点,重点建设苍南公铁物流园、通用航空基地、瓯南港铁联运物流园区、马站物流园区、龙港现代物流中心,推动崇家岙港区、霞关港区建设,完善货运场站体系。提升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低温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绿色物流等新型物流供给模式,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商品标识、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专业化水平,完善配送网络。

鼓励发展服务创业创新与新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抓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建设的契机,提升苍南金融超市的服务能级,进一步汇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银行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基金融资、债券融资以及企业上市融资等服务,打造金融资产交易、金融后台服务、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特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大对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发展科技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贸易金融、网络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

大力培育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商务服务。结合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和制造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支持培育、引进教育培训、科技咨询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结合商务楼宇建设,积极引进现代商务企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电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各类分支机构,积极培育信息服务、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等新业态。

(四)培育壮大高铁经济和“四新”经济

大力发展高铁经济。以高铁发展带来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苍南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专业市场、块状经济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强与北京、上海和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的紧密合作,加快集聚资本、技术、人力等高端要素,以高铁发展促进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尤其要利用高铁优势创新苍南旅游宣传推介方式,拓展旅游市场辐射区域,加快苍南旅游业大突破。

拓宽 “四新”经济领域。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和创业创新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七大万亿产业为重点,支持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以产业联盟、产业基地、产业人才和产业基金“四位一体”推进“四新”经济发展。


五、优化县域空间总格局

 

强调空间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延续性,坚持底线思维,深入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立体交通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格局。

(一)科学谋划一张蓝图

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划分好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空间与发展平台扩张的关系,协调好区域间联动发展。

城镇空间主要包括灵溪、龙港、金乡、钱库、马站、矾山、桥墩、赤溪、宜山、藻溪、大渔、炎亭、望里、莒溪、霞关、沿浦、南宋、凤阳、岱岭等乡镇建成区。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承担着人口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等经济社会主要活动。

农业空间分布在城镇外围地区,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的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农业地和部分农村建设用地。重点在保障粮食安全,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集镇和村庄。

生态空间为县域除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之外的其他区域,主要包括桥墩水库、护法寺调节水库、挺南水库、吴家园水库、十八孔水库、铁场水库、官岙双剑口水库等水源保护区,玉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聚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以及国家级、省级的生态公益林,藻溪、龙港湿地保护区等生态要素集中区域,以自然生态为主,包含一些零散分布的村落。生态空间重点在保障生态本底,是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

研究划定三条红线。划定生态红线,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空间的保护。为了实现底线控制,在基本农田控制线范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控任何非农建设占用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的示范区域。根据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按照节约集约土地利用原则,留有弹性地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控制线

探索多规合一机制。推进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生态功能区划等“多规合一”,坚持“一盘棋”考虑,加强对县域空间的长期谋划和底线管控,建立统一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专栏5  三区空间发展导向

城镇空间发展导向:完善城市功能,注重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强调集约节约,按照“建设用地空间资源向主城区和主要产业平台集中,招商引资项目向重点发展产业集中,要素配置项优质项目集中”三集中策略,推进要素配置高效率、最优化。强调服务完善,社会设施按其服务范围、服务人口,适应区域开发时序要求适时开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就地城镇化体制机制。

农业空间发展导向:强化农地保护,推进土地整理,促进农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及适度规模经营,城镇周边的农业空间适当发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生产。农业空间内部的村庄布局方面,严格建设用地管控,严格控制点外建房,按照村庄布点规划实施,优化整合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农村田园景观。加强修复农业空间的产业污染,逐步搬迁村级低、小、散工业,避免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对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部需要更加严格管理,同时针对现在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内非粮化耕作逐步退出,并建立差别化的补偿措施予以保障。

生态空间发展导向:加强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在进行各类建设开发活动前,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生态用地内部的村庄要控制其发展规模,通过村庄布点规划引导远期向外迁移。生态红线内部要加强环境治理与监管,内部的产业活动禁止一切工业项目进入,已有的要搬迁关闭,禁止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和投饵式水产养殖;禁止侵占水域和改变河道自然形态,所有的建设项目均不得影响河湖生态功能。

(二)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秉持“继承为主、创新为辅、聚焦重点”的原则,着力推进“一线崛起、两核引领、三区协同、五轴推进”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一线两核三区五轴”的区域总体发展格局


}总体布局示意图副本-0205{C}{C}

2    苍南“一线两核三区五轴”的区域总体发展格局示意图


一线崛起。黄金海岸线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228国道、滨海大道等重要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崇家岙港区、霞关港区以及龙港新城空港建设,深入实施绿色能源推进工程、滨海旅游精品工程、对台经贸合作提升工程、现代海洋产业培育工程、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沿海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工程等“六大海洋工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湾区经济,培育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核引领。灵溪龙港作为新一轮要素集聚、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重点,放大中心城区作为参与区域竞争主平台的效应。以“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导向,加快灵溪与龙港两城融合发展,促进灵龙一体化,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灵溪以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老城和旧城改造提升,加快县城新区和江南新区发展。龙港要紧紧抓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同步推进老城有机改造、新城全面开发。

三区协同。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思路,将县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片区。龙港新城作为未来苍南县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阵地重点开发,灵溪、龙港、宜山、钱库和金乡等优化开发区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集聚集约发展,桥墩、藻溪、凤阳、矾山、马站、岱岭、赤溪等生态功能区重点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通过三区协同发展,构建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空间开发格局。

五轴推进。104国道、龙金大道、78省道、灵沙公路、灵龙大道等重要交通通道为轴带,突出沿线城镇的经济关联性,打造特色产业轴。104国道商贸物流发展轴,104国道、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区域大交通走廊为纽带,以灵溪为龙头,以桥墩、观美为节点,推动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浙闽边贸物流中心、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等服务业平台联动发展。龙金大道特色制造业提升发展轴,由龙港、宜山、钱库、金乡等经济强镇组成,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时尚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78省道生态产业发展轴,是苍南县域的内陆绿色发展轴,连接着桥墩、观美、南宋、矾山、马站、霞关、沿浦等城镇,着重发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推动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灵沙健康产业发展轴,以灵沙公路为纽带,推动发展生态养生、高端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以及绿色农产品、海鲜美食等健康食品产业。灵龙大道都市经济发展轴,推动灵龙大道沿线县城新区、苍南工业园区、龙港城西工业区等提升发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三)全面构建“内畅外联”立体交通体系

“十三五”时期,以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以及区域干线公路建设步伐,优化现代物流节点布局,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搭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骨架,打造浙闽省界交通枢纽。  

02综合交通主骨架1228

3     苍南综合交通骨架图

打造“一空两铁” 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重点推进通用航空基地、温福铁路苍南站的改造提升,适时推进市域铁路S3线、温福高铁线位研究及站点布置,构建苍南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打造“两高两纵、三横八连” 区域综合路网骨架。全面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新G104国道、G228国道、苍南至临安公路苍南段(观藻炎)、苍南至庆元公路苍南段(S327)、苍南至遂昌公路苍南段(S219)、232省道马站至霞关段拓宽、232省道(S327)矾山段拓宽、灵沙公路等道路建设工程,与现有104国道、灵海公路结合,全面构建区域综合交通大网络,充分发挥灵溪、龙港两大核心对县域特别是对中、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

构建“两港两区、六心多点”现代客、货运枢纽布局体系。以港口码头、现代物流基地、等级客运场站等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客运集疏运体系优化。重点推进崇家岙码头、海西浙江苍南多用途码头、霞关作业区中广核电厂码头、艚物流园区、县城客运集散核心区建设,重点提升浙闽边贸物流中心,建设龙港凤江等物流中心、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长运龙港新客运中心等,以各乡镇客运站、城乡公交站点、货运场站、邮政网点等为节点,推进客、货集疏运节点建设。

专栏6  “十三五”苍南重点建设交通项目

1、“一空两铁”

“一空”:应加快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引入或培育1-2家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依托滨海景点,开发飞行观光,探索建设小型通用机场。

“两铁”:重点推进温福铁路苍南站的改造提升,适时推进市域铁路S3线、温福高铁线位研究及站点布置。

2、“两高两纵、三横八连”

“两高”:为甬台温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建设。

“两纵”:建设完成G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基本完成G228国道建设。

“三横”:开工建设苍南至临安公路苍南段(观藻炎)、苍南至庆元公路苍南段(S327)、苍南至遂昌公路苍南段(S219)、232省道马站至霞关段拓宽、232省道(S327)矾山段拓宽。

“八连”:重点推进灵溪至龙沙公路、渔寮至霞关公路等重要项目工程建设。

3、“两港两区、六心多点”

“两港”:将重点建设舥艚作业区崇家岙港区,对霞关作业区临港加工区、南关岛泊位区岸线做好预留,适时推进北关岛码头岸线开发,对龙江作业区逐步向城市生活岸线转变,实施“退二进三”。

“两区”:重点推进艚物流园区、以苍南火车站、苍南汽车北站相融合的客运集散核心区建设,做好苍南公铁物流园区和霞关物流园区的前期研究工作。

“六心”:重点提升浙闽边贸物流中心,建设龙港凤江物流中心、钱库物流中心、长运龙港新车站、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马站旅游集散中心。

“多点”:重点推进公交场站、出租车服务中心以及换乘中心建设,加快对公交首末站、出租车服务中心、换乘中心等研究进度,加快推进客运场站与旅游集散中心融合发展,特别是马站、灵溪、桥墩片区的游客集散组织。


六、打造温州大都市第一副中心

 

坚持建设、规划、管理三驾齐驱,以建设“现代城区、精品小镇、美丽乡村”为抓手,以高度协同、一体化建设为核心目标逐步推动灵龙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化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加快打造温州大都市第一副中心。

(一)打造活力时尚的现代城区

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联动发展为主线,统筹优化灵龙区域空间功能布局,努力实现灵龙区域经济融合、设施共享、要素流动,打造灵龙大道都市经济发展轴。注重空间集约集聚,引导灵溪镇区、县城新区、龙港镇区、龙港新城融合发展。注重城市功能关联互补,在整合的基础上协调提升四大片区级特色职能。

灵溪按照“老城全面改造、旧城整治提升、新区加快推进、江南开发启动”的思路,扎实推进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地标性项目建设,重点突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台商小镇、高铁站前区等特色平台建设。“十三五”期间,探索建立有利于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机制,以布局优化带动老城和旧城城市功能增加、环境增容,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品质。加快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新区“两江一湖”景观绿化工程、科技馆、海西医院等核心区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县城新区南拓区块规划设计,开展城市道路、管线、城市水系、绿地公园等专项规划实施,扮靓苍南城市的“会客厅”和“观景台”。江南新区继续推进道路市政建设,做好环境塑造工程,稳步推进住宅项目、商业配套项目落地,积极打造青山绿水中的具有相应配套的高档城市新区。

龙港要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城全面开发、老城整治提升,优化完善规划,创新开发模式,着力展示中国第一农民城的新形象、新活力,实行县级单位单列管理体制,在全国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设市模式的典范。积极推进老城城市设计,明确老城城市空间架构和景观组织体系,加强对新增建筑物的规划控制,改造旧城区整体风貌。在满足老城商贸、居住、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需求的同时,逐步转移部分城市功能到龙港新城,有效疏解老城人口。龙港新城扎实推进江南海涂围垦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崇家岙港区建设,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配套、社会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构筑大平台。

(二)促进乡镇特色发展

苍南乡镇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城镇功能发育较好,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和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空间。“十三五”时期应坚持差异化、多样化原则,加快各乡镇的整合提升和特色培育,强化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在做强做大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块状经转型升级,培育主业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金乡、钱库、宜山坚持工贸并举,望里坚持循环化、绿色化发展,马站、桥墩、莒溪、藻溪做强旅游服务,鼓励矾山以矾矿“申遗”为抓手走工矿旅游之路,南宋积极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人文古镇,赤溪、大渔、炎亭围绕“海洋”实现三产融合,霞关、沿浦做好海洋文章。支持凤阳、岱岭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围绕少数民族民俗体验、文化节庆等特色,做好旅游文章。依托中心镇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体制、用地机制、公共服务投资和经营体制等方面改革力度,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各城镇的商贸服务、生产集聚和居住就业等功能。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项工作,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7  “十三五”苍南中心镇特色培育

1、金乡——滨海古城

强化金乡历史文化名镇的功能,挖掘旅游服务的功能,做好古镇建设,并进一步发展特色轻工产业——印刷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文教用品等四大产业,打造成为以轻工业为主导、旅游服务为特色的县域工贸型中心城镇。

2、钱库——江南水乡

充分发挥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水乡特色明显、生态条件良好的优势,构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同时提升发展以箱包、印刷、纺织、机械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工业。

3、马站——生态新田园

充分发挥“国家级生态镇”的生态优势,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提升田园景观,联动黄金海岸线建设。

4、矾山——矾矿遗址公园

加快国家矿山公园和福德湾历史文化名村开发,加快申报世界工业遗产工作,高水平建设鹤顶山休闲旅游项目,大力打造“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生态旅游宜居的美丽城镇,推动资源枯竭城镇焕发新生机。

5、桥墩——休闲养生福地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围绕玉苍山、桥墩水库等资源做强旅游产业,打响碗窑古村落的品牌,积极开发乡村民宿、森林氧吧、峡谷探险等旅游产品,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形成人景两盛的美丽风景。

6、赤溪——海洋风情小镇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巩固发展以近海捕捞、水产养殖、蘑菇种植、山区特色种养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渔经济,推进赤溪滨海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设,加快棕榈湾度假区建设进程,推广韭菜园滨海自驾车营地模式,加快发展滨海旅游。

7、宜山——循环经济基地

充分利用国家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这一金名片,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再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推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

8、藻溪——山水宜居地

充分发挥生态、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积极探索养老产业,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现集休闲、度假、医疗、养老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镇。

(三)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以“美丽民居”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分批实施旧村、城中村改造,下放农村个人建房和老房拆建审批权限,加快推进“美丽民居”建设,并将美丽民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打造具有苍南特色的“山水农房、江南民宅、滨海渔居”。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抓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结合“无违建”创建开展试点扩面,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扩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面,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快建设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置系统。健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规划为导向、以景区为标准、以产业为重点、以特色为抓手、以增收为根本的原则,做精“民宿”,规范“农庄”,提升“农家乐”,发展融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深化农业“两区”建设,积极推进农地连片集中流转。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认真抓好全省民族地区发展六大计划的落实。

 

 

专栏8  “十三五”苍南“美丽民居”工作重点

以“县主导、镇主抓、村主体、户主人”的“四主”为原则,按照“一个村庄、一个规划、一套款式、一套政策、一套示范”的“五个一”要求,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打造“美丽民居精品版”。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美丽民居”试点村建设,以不同途径的改造和整治试点为基础,不断完善保障措施,逐步推广美丽民居建设试点经验,力争到2020年全县美丽民居覆盖面达到20%

(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提高城镇品质形象。“十三五”期间,在对各乡镇老城、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加强对城市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苍南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本土基因”。完善城镇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扩大污水收集量,在新城、新区建设中以“海绵城市”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有序推进各城(镇)区内部路网建设,减少断头路现象,狠抓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规范城市道路停车,确保城市交通顺畅有序。保护和开发滨水岸线景观资源,以滨水绿地、街心公园、游憩广场建设为重点,结合绿道建设,加强全县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镇绿化水平。

加快智慧苍南建设。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光网城市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实施宽带提速,深化“无线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积极推进智慧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以及一批重点应用领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城管建设,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动态实时监控,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专栏9  “十三五”苍南智慧服务七大体系建设内容

1、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大力支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施苍南县旅游云大数据平台化运作,重点支持研发苍南旅游在线应用、旅游集散中心电子商务平台、智慧数据分析管理应用平台等,开发苍南旅游APP和微信公众号,加快发展“互联网+景区”、“互联网+民宿”等新兴旅游模式。

2、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以便民服务为原则,提供网上预约诊疗、协同医疗等服务。完善健康档案建设,为市民建立“全人、全程、全时”的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共享城管、公安等部门的现有监控资源,达到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监控,搭建卫生体系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公共卫生场所、人流密集区域监测、分析,达到疾病预测、控制。

3、智慧商贸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传统专业市场电商化改造,加快发展O2O模式,提升信息化管理、信息发布、智慧物流以及安全监测等水平。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采购各类农资和商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4、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以“教育网络、综合办公、家校互动、校园信息门户、校园一卡通、平安校园”为主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统一“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实现远程教育、网上教学互动沟通机制、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校区安防、教室宿舍管理和后勤服务网络化。

5、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民政养老领域统一平台,采用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机制,实现县民政局、下属单位和各智慧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共享定制使用;同时,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残疾人康复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家院互融信息网络“一体化”管理系统。

6、智慧交通出行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完善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推进交通信息实时、准确发布。以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为主线,辅以其他行业的信息,通过LED、网站、短信、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为不同出行公众提供路网图象、电子地图、路况信息、实时交通信息、道路气象等实用的交通出行服务信息。

7、智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聚合针对公众提供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便民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全社会服务资源。依托市民卡、网站、市民热线、市民邮箱、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自助终端、社区服务站、数字电视等多种服务渠道进行服务推送,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科学有效的服务于民。


七、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品质化水平

 

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围绕办好人民群众更满意的教育和健康事业,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多途径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强化民主法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苍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按照“升等创优、公进民优”原则,构建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公办民办并举的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重点推进各中心镇公办幼儿园、新城区幼儿园建设,深入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在申办审批、升等创优、教师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权利。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占比达20%,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均衡优质、公退民进”原则,着力推进校网布局调整优化,努力实现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鼓励创办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力改造薄弱学校设施条件,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均衡化。实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程,积极谋划更高标准和要求的现代化学校建设。完善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到2020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85%,创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0所。

推动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按照“多元发展、撤弱扶优”原则,健全完善普通高中质量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创优计划,扶持苍南中学、龙港高中等龙头学校发展,按照省特色示范创建标准加快普通高中学校建设,逐步提高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按照“错位发展、提升质量”的原则,推进职业教育整合提升工程,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统筹扩大终生教育范畴。按照“政府引导、开放互动”原则,完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市场化办学模式,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平台。重视素质教育和弱势人教育。依托中职学校、成人(社区)学校等教育资源,积极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职业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等培训服务。持续推进扫盲工作,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

(二)推进健康苍南建设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推进优质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推动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卫生改革制度相协调,推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形成合作办医共同体,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龙港医院)、县三医迁建工程建设,建成县公共卫生大楼。新建、续建、改建一批城乡社区医院,完善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全力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定期开展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尤其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类的专业人才引进。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措施,增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重点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争取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20分钟服务圈。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水平,加快推进公办民营机制,不断加大乡镇(街道)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养老机构,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产业体系。逐步推广针对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项目,探索创新型养老模式。

专栏10  “十三五”苍南养老服务领域建设重点

1、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出台《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加大养老服务事业经费投入,统筹安排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经费,建立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2、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项目

以县、中心镇为单位,建立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养老机构模式。加快推进全县养老机构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地区养老资金、资源和理念,探索发展集怡亲、健康、养生、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新路子。

3、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社工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开展志愿者与被服务老人的结对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4、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评估、服务评价体系,确保3%以上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尽可能地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5、重点推进“养医融合”养老模式

积极引导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养医融合服务机构。推进规模较小的养老服务机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6、三社联动助推养老服务

以社区服务为平台,以社工资源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创新载体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化管理,同步建设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专业组织,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以公益创投为动力,鼓励扶持打造养老特色化品牌。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体育组织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培养体育人才队伍,推动竞技体育上新的台阶,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加快建设县体育中心和龙港体育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全覆盖、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人均体育场地面达到1.9平方米。积极创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争创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适当提高生育水平,促进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工作,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更加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

(三)努力促进就业创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支持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打造创业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支持多形式、多途径创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的服务和援助力度,重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等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劳动者以资本、技术、专利和管理等参与分配。

(四)多途径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推进“五个一批”脱贫工程。围绕“精准脱贫”的要求,推进“五个一批”{C}{C}{C}{C}{C}{C}{C}{C}[1]{C}{C}{C}{C}{C}{C}{C}{C}工程。加强对低收入农户、贫困地区的群体性和区域性分析监测,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开发,进一步减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加强搬迁工作责任制和协调机制,创建一批有二、三产业支撑的异地搬迁示范项目。

推进产业扶贫与创业扶贫。突出“一村一品”、“接二连三”,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特色农业商贸等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建设水平,推进扩面提质,统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设立“惠农创业贷”,为相关农户提供授信贷款,对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或者入股的农业企业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

完善教育资助与培训体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制度。让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新生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继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以统筹城乡、普惠共享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参保扩面工作力度,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医保管理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加强对各类社会保险费支付环节的全程监督,实现社保基金精细化管理。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检查评估,健全内控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加强社会救助领域建设。进一步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构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做好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强避灾工程和专业救灾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灾害信息员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综合减灾救灾能力水平。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危旧房改造,加快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保障。加快建成社会福利中心。在完成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儿童福利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加强慈善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逐步形成以“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义工组织,到“十三五”期末,实现登记义工队伍达到3.2万人以上。

(六)完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

强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积极做好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快建立新型城市治理结构,拓展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探索社区居民自治,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机制。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帮扶,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有序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逐步优化外来人口结构。

深入推进“平安苍南”建设。强化对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安全、环境污染等突发性事件的预测预警、接待办理和应急处置。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五化”工程,大力排查整治各领域安全事故隐患。加大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问题处置力度,加强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严厉打击“逃废债”和恶意欠薪行为,切实维护经济秩序稳定。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部门联动、乡镇互动的“五闹”处置长效机制,深化打黑除恶、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并进一步加强反恐体系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建设、视频监控应用建设,严控命案及五类恶性案件发生率。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强化禁毒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指导、检查、督促本系统落实平安综治措施。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开展“同心同行•共建和谐”活动。

(七)强化法治保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严格遵守和维护宪法法律。支持和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探索创新协商新途径渠道,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规范司法机关自由裁量权行使,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案例指导制度。围绕提高办案质量,完善司法机关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度。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体制机制。

积极推动“法治苍南”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行政决策、执法的程序和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加强县、乡镇、村三级社会矛盾调解平台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推进人民调解与法院、公安、检察院、劳动、信访等部门间的衔接互动机制。建立社区渗透体系,强化城乡社区在人口信息管理、基层矛盾化解方面的基础和能力。加大推进普法工作力度,加强“七五”普法宣传,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浙南水乡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两美”战略部署,强化生态屏障和廊道建设,加强生态环境重点领域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浙南水乡。

(一)强化生态屏障和廊道建设

筑牢三大生态安全屏障。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突出西北山地生态区域、中部山地生态区域、东部湿地生态区域等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西北山地生态区域严格保护玉苍山、玉龙湖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莒溪、横阳支江、桥墩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水源涵养地,对风景区内条件具备的区块适度进行开发,促进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中部山地生态区域开展矾山等地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关闭交通干线两侧内的矿山,并对露天开采矿山的采空区、边坡进行稳定性治理和植被恢复。严格保护十八孔水库、吴家园水库等水源涵养地,加强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的环境保护。东部湿地生态区域严格保护湿地环境,恢复和维护苍南北部水网农田湿地风貌,恢复和展示村庄景观风貌,把湿地建设成为“水乡田园绿道”重要节点和游憩基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气候调节、生态平衡、环境美化作用。

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强化水廊、风廊、动植物迁徙通廊、交通廊等生态廊道建设,发挥空气流通、卫生防护、景观改善、保护物种多样性等作用,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水系廊道主要包括鳌江、横阳支江、沪山内河、肖江塘河、藻溪和江南河道等,规划建设生态廊道,保证河流水质,起到物种栖息繁衍长多、城市防护林等作用。交通廊道主要包括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复线、78省道、龙金大道、温福铁路等交通干线,规划建设生态林带,降低大气和噪声污染,增加自然斑块连通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赤膊房改造,打造104国道美丽乡村精品线。组团廊道有效利用水系廊道、楔形绿地组织风廊通道,在城市组团及城镇组团之间设置的绿化隔离带或城市绿心以及沿河、沿路形成的生态廊道,以城郊休闲旅游区为主要功能。

(二)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完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垃圾河整治成果,重点开展江南河网、横阳支江、江西、鳌江河口等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县域内黑臭河道,加大河道生态修复,改善重点河段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断面,地表水县控及县控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75%。全力推进“水岸同治”重点片区建设,综合整治沿河的城中村、旧厂房、旧市场、旧桥梁、旧小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提标改造、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接管入户改造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等重点工程,注重入户管网建设,确保做到污水应收尽收,全面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全力治理禽畜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桥墩水库等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完成饮用水源污染隐患整治。健全完善水质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着力控制城市灰霾、酸雨及臭氧等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大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清洁生产改造力度,强化集中供热。深化工业废气治理,实施脱硫脱硝工程,治理工业烟粉尘,深化印刷包装、涂装、印染、合成革、橡胶塑料制品、制鞋、化纤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排气监管,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鼓励绿色出行。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严格产业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城市扬尘和烟尘防治,严格控制施工、道路扬尘污染,控制餐饮油烟和装修干洗废气污染。强化农村废气防治,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村区域烟尘控制。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以“预防、控制、治理”为路径,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土壤污染防控能力,努力构建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改善和提升农业“两区”土壤质量。全面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强化重金属防控能力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和污泥全过程监管、信息化监控、运输专业化进程。加快云岩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提升工程等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覆盖,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收集、转运和处置的运行体系。

加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力度。深化推进卤制品、电镀、印染、电雕、气流纺等园区建设,加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和清洁化改造力度,推进不干胶、合成革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结合“绿箭”行动等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快取缔“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加强电镀、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的监管和规范处置。继续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对苍南县废旧塑料、废旧电器(汽车)、废旧服装、废旧布角料、危险废物(医疗固废、农药废弃物、废旧金属)等废品回收行业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快淘汰和整治,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解决五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矾矿区域性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加快矾矿转型发展。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四边三化”行动的基础上,推进“两路两侧”整治。坚守城市发展“边界”,推进美丽城市创建,强化城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继续实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大基础项目,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向偏远村、薄弱村和小规模村拓展,全面推进苍南县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开展城乡垃圾分类试点与推广,逐步实现区域内垃圾分类。继续推进生态美丽示范路建设。继续强化青山白化治理,有效遏制青山白化回潮现象。

(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开展能效、水效领导者引领行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单位产品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等约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空间换地,支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产业持续发展、环境充分保护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入开展国家废旧纺织品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企业管理和产业布局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效益,着力打造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的全国示范样板。促进企业绿色清洁生产,重点推进印刷包装业、塑料制品、皮革等行业生态化改造和清洁生产,重点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地农业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示范项目。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进一步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倡导合理消费,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起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制”为基础的环境治理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建立以环境损害赔偿为基础的环境污染责任追究体系,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完善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强化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九、提升苍南文化软实力

 

按照“文化强县”建设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苍南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机制,培育健全现代新型文化业态。

(一)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时代精神和苍南精神。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具有苍南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参与意识、公益意识和公共精神。大力弘扬苍南“苍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苍南精神”成为广大市民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转化为推动苍南转型赶超发展的原动力。大力倡导社会志愿服务,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建立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动态管理机制。深化“最美苍南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继续组织开展“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建立“最美人物”关爱机制,深入落实《苍南县道德模范待遇保障实施办法》。实施“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动。不断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春泥计划”各项工作。

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让“诚信老爹”吴乃宜的故事深入民心,加快恢复社会信用环境,树立诚实守信观念,弘扬诚实守信精神。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基础数据统一平台,严厉打击“逃废债”和恶意欠薪行为。强化社会公众诚信教育,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加快浙南书城、苍南县少儿图书馆、苍南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省一级站以上标准提升中心镇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好基层文化单位的领头作用。加强农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农村宗祠改建文化中心工作。同时,规范改建后文化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探索活动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继续实施送戏、送书、送展览、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不断健全和增强服务项目、服务能力,建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和开放运行机制。

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继续办好“苍南文化艺术节”,扩大重点活动项目在全县以及温州市的影响力。注重加强活动的系列化、精品化,逐步形成苍南文化艺术节系列。发挥国家民委授予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平台作用,积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队伍培育,促进基层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组织文艺采风、才艺大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建立交流平台,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民间文化团队的培育,正确引导基层文化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各类文化团体积极参加各级文化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加强矾山国家矿山公园保护开发,积极申报世界工业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名人故居、文化祠堂等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建设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建立国家保护和社会积极参与的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新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和管理办法。

(三)提升文化产业层次和水平

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加快推进苍南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构建文化产业“一中心三板块”发展格局。引导印刷、礼品、台挂历、文具用品继续走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导扶持以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体现鲜明本土性的商业化文化品牌。打造区域文化园区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艺术品生产、演艺休闲、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影视文化等产业。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审批。进一步创新执法手段,加强文化市场重点领域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继续开展“打黄扫非”各项专项行动,力促文化市场平安健康发展。加大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对非法出版物的查处力度,全面落实印刷业五项管理制度,建立印刷行业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闻出版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广播电视覆盖手段,全县城乡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加强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监管,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全面实现广播电视采编播发数字化。


十、开创开放合作新格局

 

以开放合作带动大发展,进一步创新开放模式,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化对台经贸合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统一,加快提升苍南内外资源整合配置能力,积极开创“北融南联、内外互动”的开放合作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北融南联

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实施建设。深入实施“双海双区”战略,积极谋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崇家岙港区、霞关港区建设,主动参与浙江省港口资源整合,借力浙江省海港集团,开展与宁波港、温州港、宁德港等周边港口合作,作为喂给港加快港口物流业发展。抓住内外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周边区域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等机遇,增强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中国礼品城、浙闽物流中心及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载体辐射作用,提升区域竞争地位。积极开展与周边区域旅游产业合作、联动发展。同时,依托世界温商网络,支持苍南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布局商业网络、产业基地,提高区内外资源要素整合能力。

积极融入温州大都市区建设。围绕温州大都市第一副中心这一目标,重点推进高速、港口、铁路、通航等对外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以甬台温高速复线、G228国道、市域铁路S3线等建设契机,进一步改善边缘化的区位状况,发挥大都市中心区的高端要素集聚优势和苍南县的空间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分工合作、要素自由流通、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主动参与温州市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级进口商品基地工作,争取设立苍南分区、分基地,加快发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

(二)深化对台经贸合作

全力打造高能级合作平台。加快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申报,作为国家层面对台经贸合作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提升平台竞争能级,引领浙台经贸合作。积极参与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苍南对台经贸合作的先发优势、产业合作基础优势,巩固提升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地位,并借力发展。提升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平台发展水平,重点推进台商特色小镇以及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对台经贸合作新渠道、新领域、新空间,努力把苍南打造成为浙江与台湾合作的桥头堡、两岸合作交流的示范高地。

深化重点领域产业合作。创新对台招商机制,加强与台湾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经济团体和大企业的对接合作,主动与上海、广东、江苏等台商协会交流合作,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常态性对接活动,形成对台招商新格局。积极承接台湾文化创意、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乐活农业等精致农业,以及光电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引进台湾生产技术、管理理念、人才资源以及创意设计机构,通过品牌运作、工业设计、展示展览、信息传媒等手段,促进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与台湾先进要素对接,促进产业时尚化、高端化改造。

 
专栏11  对台经贸合作平台发展导向
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以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精致农业为发展重点,加快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对接基地。
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平台:创新浙台经贸合作机制,深化产业对接、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开发、人才培养,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浙江“海西”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台商特色小镇:以信息光电产业为主导,浓郁台湾文化风情旅游为特色,进一步完善智造、创业创新、商贸会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生活社区等功能,顺利通过省级特色小镇考核。
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乐活农业为导向,积极引进台湾优良种子种苗、先进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深化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产品营销合作,建设成为浙台农业合作的示范区。
国家级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试行更开放管理措施,建立两岸海上快捷通道,推动对台贸易做大做强,联动浙闽边贸市场群提升拓展,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东北翼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浙江省南部重要出海口。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发挥台湾同乡会、台商会、节庆展会活动等纽带作用,开展两岸在文化、社会、宗教、宗亲、信俗等方面的交流往来,建设成为两岸同胞感情交流、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
  

 (三)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统一

强化引资引技引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确保优质企业、高端项目、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进一步创新招商模式,加快招商引资方式从政府为主向“以民引外”、“以商引外”、“以外引外”转变,分类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围绕信息经济、时尚产业、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及“四新”经济,积极对接央企、招引台资、引导温商回归,集聚大学生、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在苍南创业创新。鼓励区外企业以参股、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县内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强化龙港新城、县城新区、苍南工业园区、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等载体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完善招商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招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招商实效。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鼓励苍南县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国企改革、军民融合,引导一批优势企业在全国、“一路一带”沿线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布局,“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展示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并购重组,深化产能合作、经贸合作。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借船出海、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企业境外市场、营销网络平台,开辟新的商业渠道,进一步拓展包装印刷、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苍南优势产业的国际市场。

开创内外苍南人互动新局面。依托苍南人联谊大会等载体,发挥内外苍南人的企业家群体优势、市场营销网络优势、资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投资环境优化、回归模式创新、信息渠道整合,扎实推进内外苍南人全面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回归经济”,积极促成总部回归、产业回归、资本回归、人才回归、科技回归,鼓励苍商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回归投资,联合跨国公司、央企和优质民企回归创业,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实施人才和科技回归。


十一、谋划推进“四个重大”

 

按照“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要求,谋划推进“四个重大”,重点实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十个重大工程,打造六类重大平台,制定出台四类重大政策。

(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实现“千亿投资”。规划实施重点项目188个,“十三五”计划投资825亿元;预备类项目10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646亿元。

1、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实施类项目3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379.46亿元;预备类项目1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42.36亿元。综合交通: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苍南段工程、G104国道苍南段改建工程、G228国道苍南段、规划省道苍南至临安公路苍南段(观藻炎)、S327省道新建项目、鳌江口跨江大桥等。能源:苍南三澳核电项目、龙港LNG中心气源站、高垟山风电场、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围垦:江南海涂围垦吹填及软基处理二期工程等。水利:提高防灾减灾水平,苍南县横阳支江堤防加固工程、江西平原骨干排涝工程、江南平原骨干排涝工程、苍南县沿浦海塘除险加固工程、苍南县艚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

2、产业转型重大项目

实施类项目69个,“十三五”计划投资278.65亿元;预备类项目4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346.59亿元。产业基地项目:以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钱库镇再生纤维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苍南县中国箱包产业基地、龙港新城纺织提升园、龙港新城小微企业园、苍南县卤制食品小微园二期、金乡电雕小微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工业项目,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商贸业项目:以龙港城市商业综合体、浙闽台水产贸易城扩建工程、龙港电子商务城、逸和新天地等一批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苍南商贸业优质发展。旅游业:以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集散中心项目、苍南雾城旅游综合体(一期)、国家矿山公园、苍南县城中心湖公园、鹤顶山旅游综合体、县城新区4A级景区创建等一批项目为主体,推进苍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农业:以浙南百草文化园、日月潭农庄、温州梦江南生态园、温州凤凰岛休闲农业园、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农业与三产有机融合。

3、城乡统筹重大项目

实施类项目4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151.07亿元;预备类项目32个,“十三五”计划投资 217.39亿元。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优化人居环境为项目谋划建设导向。景观绿化:以县城新区“两江一湖”景观绿化工程、山海湿地公园、月湖公园、江滨公园、滨海景观绿带、横阳支江江滨公园等一批项目为重点,全面构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系统。市政道路:以江南山水城环城南路、龙港新城世纪大道等15条市政道路网工程、龙港新老城连接道路工程等一批项目为重点,推进灵溪、龙港两大核心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城区改造:以美丽民居工程、美丽街区改造工程、城南片旧村改造、整村整治拆迁工程为重点,美化全县城乡形象。给水:以苍南县城第三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平原引供水泵站改扩建及输水主管道扩容工程、龙港新城制水厂等项目为重点,提高用水保障能力。环保设施:以云岩垃圾焚烧扩容提升发电工程、巴曹污水处理厂、沿浦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为重点,加快环境污染整治力度。

4、公共服务重大项目

实施类项目39个,“十三五”计划投资58.19亿元;预备类项目13个,“十三五”计划投资39.93亿元。以提供更加均衡、更加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为项目谋划建设导向。教育:以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迁建项目、苍南嘉禾中学、苍南县实验小学、农民创业实训基地等一批项目为龙头,调整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点合理和校园标准化,加快城乡公建配套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建设,促进公民办互补的教育格局。卫生:以苍南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苍南二医迁建工程、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龙城中医院迁建等一批项目为重点,完善县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文化:以苍南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场、苍南县科技馆、灵溪镇、龙港镇、宜山镇文化中心等一批项目为重点,提高县域文化服务水平。养老:以县恒生养老院、岭前等村养老中心项目、苍南县社会福利中心为重点,提高全县养老服务水平。

(二)推进一批重大工程

着眼于带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解决民众切身关心的问题,针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推进一批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十大工程。

“互联网+”提升工程: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结合苍南发展实际,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农业农村、智慧能源、休闲旅游、益民服务、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发展。

旅游+工程:具体包括旅游+互联网,即智慧旅游工程,全县各旅游区、旅游企业旅游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发布、智慧管理系统运营;旅游+交通,旅游交通工程,全县各旅游区主通景公路提升工程,绿道网建设等;旅游+城市,即城市旅游工程,主要为县城及龙港镇旅游营销氛围建设和城市旅游酒店、旅游景点建设,在全县车站、主要街道的旅游宣传、全县旅游购物市场、旅游酒店的建设等;旅游+文化,即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金乡、蒲城古城保护利用工程和矾矿申遗工作,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智慧城市工程:以智慧城市总体目标为引领,以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城市居民为推动主体,重点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务服务和社会民生智慧化、城市管理一体化以及地方信息经济发展等项目建设。

美丽民居工程:按照改善层级的整村修缮加固,示范层级的县级美丽民居示范点和省级宜居示范村等层级,着力在重要区域和主要廊道沿线推进美丽民居工程。“十三五”期间启动20个行政村美丽民居建设。

城中村改造工程:采用主体工程与配套项目同步建设,优先实施整村、连片改造。

“五水共治”提升工程:根据浙南美丽水乡建设的部署,结合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的建设,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促进重点河段水质的改善和岸区的生态环境优化。

绿色苍南森林工程:通过提升生态公益林、完善基干林带、营造人居森林、建设生态廊道、碳汇造林、绿色产业增效、发展生态旅游、林业强基保安等8大行动计划,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

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程,重点针对苍南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优质幼儿园比例、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经费保障、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瞄准目标,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强势推进。

“三工[2]{C}{C}{C}{C}{C}{C}{C}{C}联动”养老工程:以社工资源为核心,社工、义工、护工“三工”联动提供养老专业化服务。壮大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社工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道德讲堂”文明示范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道德讲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搭建一批重大平台

1、建设重大工业集聚平台

全力打造苍南工业园区和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小微企业园和各镇工业功能区推进龙金大道产业带提升,建设再生纤维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中国箱包产业基地,推动工业优质发展其中,苍南工业园区以台商特色小镇为重点抓手,建设台商小镇光电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创业园、小微企业提升园、小微企业创业园和海西网商快递产业园等五大园区,重点发展光电产业、智能装备等信息产业,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台资的集聚区。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谋划一批专业园、特色园,加快引进先进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推动以华润电厂等能源工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园和各镇工业功能区着力打造“第三代”小微企业园,推动其向具有生产制造、仓储配送、创意设计、品牌运营、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型平台转变,引导优秀小微企业园争创特色小镇、打造新型众创空间。

2、创建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重点建设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县城新区中央商务区、龙港新城港口物流区、龙港中国礼品城市场片区,精心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浙南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平台,积极创建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其中,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加快提升市场多重功能,促进电商化改造,提升市场辐射能力、集聚功能,重点推进浙南海西水产品采购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二期等项目建设。县城新区中央商务区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景观绿化和公建项目建设,打造集总部楼宇、金融服务、商务中介、商务办公、高端住宅、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高品位中央商务区。龙港新城港口物流区加快建设艚作业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推进崇家岙物流基地、舥艚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强化物流服务对工业发展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的支撑,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龙港中国礼品城市场片区着力推动龙港中国礼品城及周边区域由单一市场向具有多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市场大平台转型,拓展电子商务、O2O展示、休闲娱乐、购物旅游、会议会展、企业孵化、产品设计等功能。服务业特色街区以推动灵溪、龙港等传统商业街区改造为重点,推动传统商业体系更新,促进各种商业业态的优化布局调整,完善商贸、商务、休闲、旅游、行政等各项服务功能,打造若干集聚人气的特色商业街区。

3、加快整合旅游平台

重点建设黄金海岸线、大玉苍山景区、马站-渔寮景区,培育发展以露营、民宿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平台。其中,黄金海岸线:建设赤溪滨海旅游集聚区、海鲜美食城,石塘、观头、木林、韭菜园等多个滨海自驾车营地,高品质推动马站区域乡村旅游开发,加快草屿岛、官山岛等海岛旅游开发,打造“一路美食、一路美景”的黄金海岸线自驾车旅游线路。大玉苍山景区:完善大玉苍山旅游平台建设,加快创建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启动桥墩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实施玉苍山景区的综合提升工程、莒溪景区开发建设工程、碗窑古村保护利用工程、矴步头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工程、石聚堂景区旅游开发工程、五凤茶乡旅游开发工程等。马站-渔寮景区:推进渔寮景区滨海栈道、渔寮新入口、音乐广场、购物中心、海上观光游览、草屿岛旅游开发等,重点建设雾城旅游综合体、渔寮商务度假中心、滨海(马站)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乡村旅游平台:全面提升232省道沿线和江南水乡的农业观光旅游、特色乡村旅游项目,通过3-5年时间在全县建设20个大型乡村旅游营地驿站,创建5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

专栏12       苍南十大旅游公园建设

1、新区中心湖旅游公园

2、赤溪海滨乡村旅游公园

3、金乡古城民俗文化公园

4、矾山国家矿山遗址旅游公园

5、畲乡风情旅游公园

6、浙南水乡湿地旅游公园

7、蒲城抗倭文化主题公园

8、藻溪体育运动主题旅游公园

9、桥墩森林生态旅游公园

10、五凤茶文化旅游公园

4、提升发展农业“两区”平台

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加强“两区”建设管护,严防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和农用地“非农化”,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完成省下达我县15.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重点开展基础建设、科技引领、产业优化、园区管理等改造提升。

5、建设一批“双创”平台

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龙头,利用旧仓库、旧厂房,打造一批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众创空间,建成一批科技孵化器、中试(加速)器,引进一批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试验室、博士后工作站。

6、推进一批特色小镇建设

以台商小镇、绿能小镇、矾都工业遗存小镇、台挂历小镇等为载体,以对台合作、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等为特色,做好项目谋划,注重特色挖掘,强化责任落实,建设一批省、市级特色小镇。

(四)制定一批重大政策

1、新型城镇化政策

科学制定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政策,力争在城市治理体系、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改革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可试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产业发展政策

研究出台一批促进工业强县、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农业现代化以及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研究出台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和民宿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旅游业,鼓励农村群众参与发展旅游业。全面激活“回归经济”,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

3、资源要素配置政策

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工作机制,推进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建立银农合作机制,落实“温州金改新12条”。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和农地(林地)流转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完善宅基地制度和农房集聚改造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建立宅基地镇域范围内跨村置换、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有偿转让机制,出台配套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房集聚改造发展农村资金、保险互助组织。

4、社会民生改革政策

深入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民办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民办学校各类扶持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提升民办教育办学优质化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大社会力量办医力度,积极探索设立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帮扶政策。


十二、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为保障规划的有序实施、增强规划宏观调控作用,“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保障、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资源要素保障。

(一)强化党的领导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各级党委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改进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优化领导干部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强化规划实施机制保障

加强规划引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职责明确、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本规划纲要作为制定专项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需加强各项约束性指标的衔接,并与省、市规划进行有效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相互协调、科学有序。

落实责任分工。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切实组织落实。进一步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监测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完善规划中期评估机制,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参与。强化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规划有效性和科学性。完善规划指标的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实施有效监督。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的相关信息,促进政府与企业、居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多形式、多渠道鼓励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不断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

(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强化土地保障。初步预计“十三五”全县新增用地规模约为750公顷,按控制指标耕地占比86%核算,需占用耕地规模约650公顷,全县存在建设用地空间数量有余而计划指标不足、耕地占补平衡及占优补优、占水补水困难等问题。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重点做好以下措施:一是强化用地指标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统筹指标,做好全县年度用地指标计划,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重要民生用地需求,做好围垦土地向建设用地转换。二是加大造田造地力度,加快龙港新城吹填软基工程进度,做好江南涂围垦造地工作,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宜耕后备资源,确保“占水补水、占优补优”。三是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积极挖掘潜力、盘活存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低丘缓坡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强化水资源保障。全县区域性缺水特征依然明显,中心城区和江南平原片区用水需求基本保障,马站片、山区片供水能力不足,部分自然村饮水比较困难。为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重点做好以下措施:一是完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苍南县城第三水厂、平原引供水泵站改扩建及输水主管道扩容工程、龙港新城制水厂、云遮水库建设工程,以及宜山、钱库、龙港等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提高供水回收率。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通过有效增加供水、中水回用等手段优化水源配置,提高城市供水的保证率。三是加强水资源节约与水生态系统保护,推进“五水共治”,开展“清三河”行动,强化河道的水生态建设。

强化资金保障“十三五”时期,初步预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约2500亿元。重点做好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多渠道、多方式、多领域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加大对国资、民资(浙商回归)、外资的引进力度。二是加强社会资本引导,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公用事业服务定价等机制,探索发展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政府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财政资金配套,强化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探索建立产业引导、城市发展等领域基金。四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

强化能源保障为保障能源供应,重点做好以下措施:一是完善输变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苍南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和扩建、220kv钱金变电站建设,以及龙港镇、灵溪镇、宜山镇、藻溪镇、金乡镇、龙港新区、马站等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电缆敷设工程,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二是加快能源体系建设和推广,推进苍南三澳核电等项目,继续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使用。三是加强天然气利用,积极推广应用天然气加气站和分布式能源,有序推进城镇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龙港LNG中心气源站等建设,逐步增加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

 

 

“十三五”的美好画卷已经展开,使命召唤着我们,责任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更加迅速地行动起来,以虎口夺食的气势、补齐短板的决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苍南县“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年限

建设规模

总投资

(亿元)

“十二五”

止累计投资

(亿元)

“十三五”

计划投资

(亿元)

合计

3470.48

206.56

1471.28

其中:实施类

2388.66

206.56

825.01

      预备类

1081.82

0

646.27

一、基础设施

2147.34

85.44

379.46

(一)实施类

1733.43

85.44

337.10

1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

龙港镇、钱库镇、金乡镇、赤溪镇、马站镇、岱岭乡

2014-2018

主线长约56.868公里

156.6

12.6

70

2

鳌江五桥

龙港镇

2015-2017

全长4.6公里,其中跨鳌江大桥约1613,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总用地约680亩。

12.5

0.5

12

3

临安至苍南公路(规划216省道苍南段)

灵溪镇、藻溪镇、钱库镇、金乡镇

2018-2022

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24.5,全长43公里

32

0

2

4

G228国道苍南段

龙港镇、钱库镇、金乡镇、赤溪镇、马站镇、岱岭乡

2016-2020

全长58.74公里,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本项目分两段报批,其中龙港至龙沙段24.54公里,龙沙至岱岭段34.2公里

63.2

0

63.2

5

104国道温州西过境苍南段

灵溪镇、桥墩镇

2016-2020

灵溪镇新溪存东侧至桥墩镇分水关隧道浙闽界,全长36.3公里,其中主线23.7公里,灵溪连接线3.8公里,观美连接线7.3公里,桥墩连接线1.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其中主线观美和桥墩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30.52

0

30.52

6

规划219省道苍南段

灵溪镇、龙港镇

2017-2020

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4.5,全长15.148公里

11.5

0

2

7

规划省道苍南至庆元公路苍南段(327省道)

灵溪镇、桥墩镇

2019-2021

主线采用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12,全长13.926公里

6.6

0

2.6

8

苍南县灵溪至龙沙改建工程

灵溪镇、藻溪镇、

赤溪镇

2013-2017

全线20.322公里,其中主线长19.405公里K0+000-K7+410采用一级公路80km/h设计速度标准,K7+410-K19+405.250采用一级公路60km/h设计速度标准),连接线长约0.917公里

16

7

9

9

龙港大桥改建工程

苍南县龙港镇和平阳县鳌江镇

2014-2016

全长1.1公里,其中大桥长597,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设计。

4.16

1.4

2.76

10

北岭山隧道工程一期

龙港新城

2014-2016

隧道全长1.8km,近期实施单幅,双向单幅,双向两车道

3.2

1.6

1.6

11

苍南大道二期、三期工程

灵溪镇、县城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

2015-2017

二期、三期全长3公里,包括横阳支江大桥260

3

0.8

2.2

12

巴曹大桥工程一期

龙港新城

2015-2017

主桥全长约1.8Km,其中主桥长约330,近期实施双向两车道,并设置上下匝道一对。

2.8

0.42

2.38

13

龙港四桥

(彩虹大桥)

主要由鳌江镇负责,龙港镇只负责部分政策处理,固投数据没有分成给龙港镇

2015-2018

路基、路面

6

0

6

14

苍南县江南海涂围垦区吹填及软基处理等配套工程

龙港新城

2012-2017

软基处理3.67万亩,设置隔堤27.6公里。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土地30310亩,河道水域面积6410亩。

82.3

48.7

10

15

苍南港区崇家岙码头一期工程

炎亭镇崇家岙

2016-2018

42000吨级(3#4#泊位水工结构按5000吨级设计)通用泊位

4.1

0

4.1

16

霞关一级渔港三期

霞关镇

2017-2019

新建码头2座,护岸(港区道路)978,陆域回填136061平方米,以及水电配套设施。

1.923

0

1.923

17

巴曹避风锚地

龙港镇巴曹

2017-2019

新建防波堤500(琵琶门外),码头1座(南岸),系泊浮筒100个、护岸500、临时避灾点2处、航标2座及监控指挥场所,港池疏浚500万方。

3

0

3

18

龙港客运中心站迁建工程

龙港镇(李家洋村)站港路以南、中央大道(西一街)以西地块

2012-2016

用地面积68亩(含河流),建设公用型一级汽车客运站。

1.33

1.13

0.2

19

苍南动车站房改扩建

灵溪镇

2016-2018

占地面积1.25万㎡,建筑面积约2.4万㎡

2

0

2

20

大渔湾围垦工程

赤溪镇

2015-2020

围涂面积2.403万亩。海堤线长6.543km;水闸2座,总净宽81m;防洪堤2条,分别长8.16km1.52km,围垦施工便道1.423km;场外连接道路1条,长2.23km

11

0.5

10.5

21

土地整治项目

(旱改水)

县域范围内

2017-2020

 

5

0

5

22

环城河等8条河道

龙港新城

2017-2020

总长19023,宽度20-130

5.7

0

5.7

23

城南河等6条河道

龙港新城

2016-2020

总长9336,宽度20-95

6.1

0

6.1

24

苍南县沿浦海塘除险加固工程

马站镇

2013-2017

加固50年一遇海塘4.65公里,重建沿浦水闸、联盟水闸2座。

1.69

1.223

0.467

25

苍南县舥艚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龙港镇

2015-2017

原址扩建水闸规模为7×7,总净宽49,最大排水流量420m³/s

1.5

0.5

1

26

鳌江流域治理苍南县横阳支江堤防加固工程

灵溪镇、龙港镇、

桥墩镇

2013-2016

加固堤防32.6公里,防洪标准规划条件下50年一遇,新建、改建水闸14座。

9.71

7.052

2.658

27

灵溪江南新区排涝站及新开河道建设工程

灵溪镇

2016-2019

20年一遇,两座大型排涝泵站,新开河道2公里,河道治理2公里。

2.8

0.1

2.7

28

江南垟平原骨干排涝工程

龙港、金乡、钱库、

宜山等镇

2016-2025

治理“两纵四横”骨干排涝河道92.3km及主要沟通河道,增大排涝口门,增设泵站。

24.2

0

5

29

灵溪镇江南新区排涝站建设工程

灵溪镇

2019-2021

溪心泵站及南山泵站,50年一遇

1.81

0

1.21

30

浙江三澳核电项目

马站镇

2018-2023

规划建设容量为61250MW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拟建设2125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1200

0

50

31

高垟山风电场

矾山镇高丰村

2016-2017

总装机50MW25台机组

4

0

4

32

500千伏苍南输变电工程

钱库镇

2016-2018

主变规模:4×1000MVA主变,用地面积4.9511公顷,苍南电厂-南雁双回500千伏线路开断环入苍南500千伏变电站工程,新建线路总长度0.65km

3.8

0

3.8

33

220千伏输变电

工程

龙港新城、灵溪、宜山、龙港、钱库、金乡等镇

2012-2020

包括220千伏钱金输变电工程、玉鹤-珠山线路工程、伏钱金-白沙线路工程、苍南-大安线线路工程

4.35

0.91

3.44

34

110千伏输变电

工程

龙港新城、龙港镇、藻溪镇、宜山镇、金乡镇

2016-2020

建设110千伏临港1号变、龙港4变、龙港6变、藻变溪、宜山变、咸园变、金曹变、山海变,以及钱金线路工程。

4.75

1

3.75

35

农村联网公路

建设及农村公路

改造提升

全县

2016-2020

农村联网公路55km,农村公路改造提升250km,农村公路大中修260km

4.29

0

4.29

(二)预备类

413.91

0.00

42.36

36

市域铁路S3线苍南段

灵溪、龙港、宜山、钱库、金乡

 

市域铁路S3线苍南段建设期成本为90.85亿元。

90.85

 

前期

37

沿海高速铁路温州至福州段

温州市

 

目标速度350km/h,温州-宁德-福州,温州境内90公里

100

 

前期

38

苍南县北田寮抽水蓄能电站

桥墩镇

2019-2025

平均水头630,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60

 

前期

39

苍南龙港通航产业园通用航空机场建设项目

龙港新城

2020-2025

航空机场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一期建设带800跑道的一类通用机场,可供固定翼飞机、直升机起降,占地500亩。二期建设2100跑道的机场,可为私人飞机、公务机等提供起降服务,开展支线航空业务,建设配套FBO综合楼、FSS(飞行服务站)。

10

 

前期

40

海西浙江苍南多用途码头

霞关镇

2017-2020

2万吨级通用泊位1

14

 

14

41

苍南港区崇家岙码头工程

炎亭镇崇家岙

2016-2025

一期工程42000吨级通用泊位,其中2个水工结构按5000吨级设计。

20

 

5.3

42

苍南铁路物流园(一期)

苍南县

2018-2025

占地面积639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包装卸区、公路货运区、停车场、道路及绿化等。

10

 

前期

43

苍南县顺达物资

仓储中心码头

二期工程

龙港镇

2019-2020

1000-3000吨级散杂货泊位2

1

 

1

44

龙港城西物流中心

龙港镇

2017-2020

用地300

9

 

9

45

龙港城东物流中心

龙港镇白沙、龙江社区

2017-2020

占地500

1.5

 

1.5

46

苍南县江西垟平原骨干排涝工程

灵溪镇

2018-2022

拓浚河道56.3公里

11

 

前期

47

赤溪湾围填海

赤溪镇

2016-2020

调整海洋功能区划,围填海700亩,建设下山脱贫小区

1.2

 

1.2

48

加油站建设工程

龙港镇、灵溪镇、

南宋镇

2017-2020

灵宜、华阳、时代、龙金大道加油站建设,以及龙舥加油站迁建工程。

3.5

 

3.5

49

输变电工程

龙港新城、灵溪镇坝头村

2017-2020

包括临港3号变、临港6号变、晓峰变

1.8578

 

1.8578

50

苍南县海上风电场

 

2018-2025

海上风电场项目规划装机400MW

80

 

5

二、产业发展

801.92

65.48

625.24

(一)实施类

391.33

65.48

278.65

1

苍南台商小镇

(第一批省级

特色小镇)

苍南工业园区

2015-2019

总面积3.0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形成“轴向拓展、南北双心、蓝环串珠、山岛相合”的空间结构

50

11.05

38.95

2

苍南绿能小镇

(第一批市级

特色小镇)

苍南县

2016-2030

项目包括沿浦盐场区域和三澳核电厂区两部分,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16-2018年计划投资40亿元;2019-2023年完成一期工程。待项目三期全部完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20亿元,税收约30亿元,每年增加旅游5万人次;小镇生活区居住人口约3万人,可促进年消费10亿元。

40

0

20

3

台挂历小镇

金乡镇

2016-2020

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100亩,五年计划总投资28亿元。小镇内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园区、台挂历产业园、盛磊包装工业园、文具笔记本园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具体项目建设。

28

0

28

4

灵江工业综合体

灵溪镇灵江社区

2016-2019

建设工业综合体

10

2

8

5

龙港新城航空产业园

龙港新城

2018-2025

1000

10

0

5

6

龙港新城小微企业园

龙港新城

2015-2018

660

10

1

9

7

苍南县化工市场

钱库镇、宜山镇

2016-2018

234

6

0

6

8

钱库箱包小微企业创业园(二期)

钱库镇倪处和黄判桥村

2015-2017

114

5

1

4

9

苍南县科技企业加速器

灵溪镇

2016-2018

项目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

5

0

5

10

金乡电化铝轻工小微园

金乡镇郊外社区

2016-2019

项目形成后年产10亿吨电化铝材料生产能力,新增销售收入20亿,新增利税2亿。

4.5

0

4.5

11

龙港新城纺织提升园

龙港新城

2015-2017

209

4.3

0.5

3.8

12

钱库镇箱包小微企业创业园

钱库镇倪处村

2015-2017

115

3

1

2

13

金乡电雕小微园

金乡镇

2015-2017

63.6

1

0

1

14

海西文化创业园

县城新区

2015-2018

总用地面积13.8

1.63

0.5

1.13

15

坝头轻工小微园

灵溪镇南水头社区

2015-2017

建筑面积67000㎡。建设标准厂房式生产车间

4

3

1

16

龙港芦蒲小微企业创业园

龙港新城芦浦

2015-2018

用地约96

2

0.4

1.6

17

灵溪镇沪山卤制品生产基地二期

灵溪镇沪山社区

2016-2018

建设食品标准厂房

8

3

5

18

苍南县钱库镇再生纤维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

(原循环经济产业项目)

钱库镇北茶寮村和河口村

2016-2019

项目用地159亩,总建筑面积254000平方米,建设

生产车间、仓库及科研中心等用房。

5.5

0

5.5

19

温州金阳光伏有限公司年产98兆瓦太阳能电池片投资项目

龙港镇

2015-2017

100

3.5

1

2.5

20

温州强玮实业有限公司儿童文教用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占地100

3

1

2

21

温州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MV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98

3

1.5

1.5

22

温州瑞鑫印刷材料有限公司(原兄弟铜业)年产5万吨不干胶系列及除四害胶粘品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4-2016

72.9

2

0

2

23

康尔微晶年产1250万㎡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二期)(温州康尔微晶玻璃有限公司)

龙港新城

2013-2016

总用地面积113957㎡(合170.9亩),总建筑面积

170085.47㎡。

2.3919

0

2.3919

24

浙江丰华粘胶制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不干胶系列生产线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4-2017

54.4

1.6

0.8

0.8

25

温州市大盛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00万米预应力管桩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74

1.5

0.5

1

26

温州宝来纳服饰有限公司国际品牌服饰生产基地项目

龙港镇

2015-2017

52

1.26

0.56

0.7

27

苍南永盛电子有限公司2-6FPC工业化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36

1

0.05

0.95

28

温州宝绅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亿枚(数码印刷)标签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52

1

0.5

0.5

29

温州金臻网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台(套)多色丝网印刷设备生产线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39

1

0.5

0.5

30

江诚德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8000EVOH共挤PE膜及PVDC涂布膜投资项目

龙港镇

2015-2016

40

1

0

1

31

苍南宝中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00万平方米防伪商标新材料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50.14

1

0.1

0.9

32

浙江金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高性能玻璃贴膜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50.08

1

0.1

0.9

33

浙江圣享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户高防护安全电表箱投资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7

51.79

1

0.1

0.9

34

世纪大道D1-02-2工业地块

龙港镇

2015-2017

占地40

1

0.4

0.6

35

世纪大道凤江、水深工业地块

龙港镇

2015-2017

用地面积70亩龙港世纪大道四期工业功能区

2

0.4

1.6

36

汽车综合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灵溪镇

2017-2020

项目总用地约70亩,总投资1.3亿元,建成后年检测机动车辆达15万辆次。

1

0.5

0.5

37

银泰城市综合体

县城新区

2013-2018

占地面积93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

26

25

1

38

龙港城市综合体

龙港镇

2017-2020

规划用地面积73 亩,建筑面积16 万平方米

10

0

10

39

龙港商贸城

龙港镇

2017-2020

用地13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1

0

11

40

龙港电子商务城

龙港镇

2016-2018

用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5

0

5

41

龙港地下商务街(泰安地下人防、宇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龙港镇

2015-2016

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

3

0.2

2.8

42

浙闽台水产贸易城扩建工程

龙港镇

2016-2018

建设市场面积10万平方米

3

0

3

43

大顺发商业中心

县城新区

2015-2017

项目占地面积14440㎡,建筑面积28880

3

1

2

44

金融大厦

县城新区体育场路以东,同安路以南,渎浦路以西,玉苍路以北

2017-2018

用地面积为10881平方米,容积率2.0,建筑密度30%,绿地率30%,限高100

1.1

0

1.1

45

苍南工行办公大楼

县城新区

2016-2018

10500平方米

1.25

0

1.25

46

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二期

灵溪镇

2015-2016

占地54亩,建设农贸市场配套设施等。

4.45

2.34

2.11

47

天客隆仓储中心

灵溪镇

2016-2017

项目用地20亩,计划投资5000万。

0.5

0

0.5

48

龙港农贸综合批发市场(西河村)

龙港镇西河村

2015-2016

占地52亩,总建筑面积55000㎡。

1.6

0.6

1

49

县城新区4A级景区创建

县城新区玉苍路以北,塘河以南,体育场路以西,春晖路以东

2017-2021

用地面积136409㎡,包括五星级酒店、儿童公园、美食休闲特色街区、旅游商务中心等

24

0

21

50

金乡卫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

金乡镇

2015-2020

开发面积130万平方米,对古城墙和部分历史建筑物进行修复,推进金乡旅游文化建设。

9

0.8

8.2

51

大玉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

桥墩镇

2016-2022

整合玉苍山片区旅游资源提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建设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索道及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提升。莒溪大石峡谷旅游开发、玉苍山樱花园、玉苍山景区提升工程、碗窑提升工程、民宿及乡村旅游开发等。

14.7

0

5

52

大玉苍山(桥墩)旅游集散中心

桥墩镇

2016-2020

旅游换乘中心、旅游接待及服务中心、旅游商业街区及集散广场等

6.5

0

6.5

53

雾城旅游综合体(一期)

马站镇

2013-2020

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3.5

1

2.5

54

赤溪滨海乡村旅游集聚区

赤溪镇

2015-2020

包括龙腾峡漂流项目、爱情海商务度假区、信智渔家风情体验区、自驾车旅游综合服务区、长岩大网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棕榈湾休闲旅游区等

6

0.4

5.6

55

国家矿山公园

(原矾山矿山遗址公园)

矾山镇

2017-2026

5000

5

0

1.5

56

鹤顶山旅游综合体

鹤顶山、笔架山

2015-2024

5000

3.7

0.5

1.5

57

亚热带植物园项目

马站镇

2017-2021

3000

1.5

0

1

58

渔寮景区旅游设施提升工程

马站镇

2016-2020

占地面积约85

2

0.1

1.5

59

浙南百草文化园

赤溪镇

2015-2019

主要以“浙八味”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草药养生康体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建设健康产业文化园区。

1.2

0.4

0.8

60

矾都工业遗存小镇

矾山镇

2017-2026

1000

1

0

0.3

61

龙沙美食城

赤溪镇

2015-2019

美食一条街及旅游集散中心

0.5

0

0.5

62

鲸头山景区

龙港镇云岩鲸头村

2015-2020

亭台楼阁、人文景观、登山道、绿化等

0.55

0.05

0.5

63

海口度假酒店及旅游开发

金乡镇

2017-2022

占地面积约200

5

0.3

2

64

新龙华大酒店(龙华集团有限公司)

龙港镇河底高村

2016-2018

总占地面积6.8

1

0

1

65

龙沙商务酒店

赤溪镇

2016-2020

龙沙社区石塘村选址建设商务酒店,配合建设美食一条街和旅游集散中心。

1

0

1

66

日月潭农庄

灵溪镇岭前村

2017-2021

农业观光综合体

5

0.5

4.5

67

温州梦江南生态园

龙港镇鉴后西村

2016-2017

规划用地608亩,一期300

1.2

0.6

0.6

68

温州凤凰岛休闲农业园

凤江社区凰浦岛

2013-2016

面积分别为凤江55亩,凰浦240亩,总面积295

0.5

0.2

0.3

69

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

灵溪、龙港、钱库、金乡、赤溪、马站、矾山等乡镇

2016-2020

食草动物基地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化养猪场建设、蛋鸭养殖场改造提升

1.4

0.03

1.37

(二)预备类

410.59

0

346.59

70

龙港新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地

龙港新城

2016-2020

该集聚区位于位于龙港新城南部,与巴曹商港相连,总用地面积4000亩,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小微企业园、纺织提升园,促进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纺织、食品、泵阀等传统产业走高端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目前已经引入46家企业,2015年产值超10亿元,创税超1亿元。

120

 

120

71

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

龙港新城

2016-2018

该项目拟选址龙港新城围垦区的南部,与巴曹商港相邻,用地面积为7000亩。

60

 

60

72

海洋渔业文化综合体(渔人码头)

龙港新城

2017-2020

2435

30

 

30

73

浙江苍南核关联产业园

工业园区、龙港新城

2018-2023

占地1500亩,其中浙江苍南工业园区500亩,龙港新城1000亩。

45

 

前期

74

观美生物科技园

灵溪镇观美社区

2016-2019

建设农业配套加工厂房,用于现代农业产品深加工,

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11

 

11

75

沪山滋补养生产业园

灵溪镇沪山社区

2016-2019

建设标准厂房式生产车间

8

 

8

76

灵江高新科技园

灵溪镇灵江社区

2016-2019

建设科技产业园

10

 

10

77

五金机电园

灵溪镇

2016-2019

引进高端科技企业

10

 

10

78

产业研发中心

龙港新城

2017-2020

用地面积163亩,总建筑面积32.5万㎡

7

 

7

79

电子与信息技术创业园

灵溪低效地范围

2016-2021

小微企业园

6

 

3

80

天成小微企业创业园

龙港镇

2016-2019

用地面积60

2

 

2

81

龙港产业科技园

龙港镇

2018-2025

项目用地约600

12

 

前期

82

钢筋市场拆建工程

灵溪镇双灵村

2016-2017

市场用房及配套用房

3

 

3

83

观美工业功能区

灵溪镇

2016-2020

总用地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1

 

1

84

电子商务物流园

灵溪镇观美高速口

2016-2019

引进电子商务企业100

1.5

 

1.5

85

苍南冷链产业园

灵溪镇前蔡村

2016-2019

建设集物流、仓储等功能一体的产业园区

3

 

3

86

电商创业园

灵溪镇水门村

2016-2018

老房拆建装修等

2

 

2

87

苍南汽车贸易城(二期)工程

灵溪镇周林等村

2016-2019

建设集汽车销售、汽车维修、二手车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5

 

5

88

龙港汽车城

龙港镇

2017-2020

占地200

2

 

2

89

毛毯加工市场

龙港镇

2017-2020

占地35

1.39

 

1.39

90

浙南珠宝城

灵溪镇双垟村

2017-2019

商户用房,配套用房

1

 

1

91

龙港农贸城

龙港镇

2017-2020

占地200

2

 

2

92

物流综合体

龙港新城

2017-2020

用地面积677亩,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

14

 

14

93

商会总部经济大楼

龙港镇

2017-2020

用地30

2.5

 

2.5

94

龙港金融中心

龙港镇世纪新城世纪大道两侧

2017-2020

占地60

6

 

6

95

龙港国际大酒店(下涝村)

龙港镇

2017-2020

用地58,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5

 

5

96

苍南石材市场

灵溪镇双台、双垟及漳浦村

2016-2019

建成石材加工区、销售区、办公区电子商务交易区

3

 

3

97

结合崇家岙港区岸线开发保障龙港新城石料开采工程

金乡镇炎亭社区崇家岙村

2016-2020

出料1000万吨以上

4

 

4

98

浙江华昊化纤塑业有限公司和温州大洲无纺布有限公司年产非织造布生产基地

龙港镇

2016-2017

总用地面积40亩,兴建标准厂房、办公楼等

1.2

 

1.2

99

龙港世纪大道5035-5193号土地B地块

龙港镇

2016-2017

用地面积58

1.2

 

1.2

100

工业园区43-7地块

工业园区

2017-2021

占地面积约165

15

 

15

101

滨海(马站)旅游集散中心

马站镇

2019-2022

占地面积约200

5

 

1

102

旅游集散中心

灵溪镇观美

2017-2020

 

1

 

1

103

莒溪大峡谷景区开发

桥墩镇

2016-2020

 

0.7

 

0.7

104

五凤茶园旅游开发

桥墩镇

2017-2018

占地面积600

1

 

1

105

玉龙湖生态公园建设

桥墩镇

2016-2019

 

0.5

 

0.5

106

渔寮马蹄山旅游项目建设

马站镇

2016-2018

建设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具体由开发商决定

0.5

 

0.5

107

红树林生态公园

马站镇

2016-2017

计划投入5000万元在木林村建设占地1000多亩的

红树林公园,主要用于休闲观光

0.5

 

0.5

108

九福溪生态峡谷旅游区建设

灵溪镇观美

2016-2019

景区建设

0.6

 

0.6

109

浙闽蔬果交易市场

灵溪镇双垟村

2017-2018

市场及配套用房

2

 

2

110

西红柿交易中心

龙港镇

2017-2020

占地100

0.5

 

0.5

111

水果市场改造提升

龙港镇

2017-2020

占地19

2

 

2

112

脐橙基地

灵溪镇浦亭新开玉苍山道路两侧

2017-2021

种植脐橙

0.5

 

0.5

113

农业综合示范区

马站镇

2016-2017

马站全镇流域河道整治、护岸建设修复、粮食功能区

建设

0.5

 

0.5

114

县生猪屠宰场

灵溪镇梧梅村

2016-2017

项目总用地面积20亩,现代化屠宰场

0.5

 

0.5

三、城乡统筹

411.43

42.97

368.46

(一)实施类

194.04

42.97

151.07

1

吹填二期A2B2C区范围内绿地

龙港新城

2017-2020

4216

28.1

0

28.1

2

县城新区“两江

一湖”景观绿化

工程

县城新区

2011-2017

项目总用地面积342188㎡(合513.3亩),其中水域面积71559㎡。工程内容包括河道开挖、护岸整治、沿岸绿化、生态停车场、建筑小品、道路、管理和服务用房、生态厕所等建设,有关设施同步实施。

7

6

1

3

山海湿地公园及配套市政工程

工业园区

2014-2019

总面积约1570

7.67

3.11

4.56

4

燕子湾森林文化休闲园

金乡镇

2016-2018

总用地面积约150亩,建设海洋馆、林业试验室、亚热带植物园、综合楼等项目

5.07

0.3

4.77

5

龙港新世纪公园

龙港镇下涝村河北庙村象北村

2016-2018

用地300

3

0

3

6

江南新区蓄洪湖(湖滨公园)

灵溪镇垟贡、后垟等村

2017-2019

用地面积45

2

0

2

7

江滨公园

县城新区站前大道以东,江滨路以南,苍南大道以西,横阳支江以北

2018-2020

用地面积约164876

2

0

2

8

横阳之江南岸景观工程

县城新区站前大道以东,横阳支江以南,苍南大道以西,望江路以北

2019-2022

用地面积约165300

2

0

2

9

塘南景观公园

县城新区春晖路以东,苍南达到以西,萧江塘河以南

2018-2021

用地面积174224

2.35

0

2.35

10

滨海景观绿带

(一期)

龙港新城

2016-2017

266

1.6

0

1.6

11

月湖公园

龙港新城

2016-2018

129

1.2

0

1.2

12

塘河生态公园

县城新区塘河北岸

2016-2018

用地面积102026

0.3

0

0.3

13

苍南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项目

苍南县域

2017-2018

150公里

0.3

0

0.3

14

龙金运河整治工程

龙港镇沿江、江山、

龙浦、平等社区

2016-2017

整治岸线长度为1.5公里,绿化景观面积约13000

平方米

0.3

0

0.3

15

白沙河、龙凤河景观绿化带

龙港镇

2015-2020

从凤江社区到海城社区全长约13公里,途径沿江、

龙跃、城南、龙江、白沙等社区

0.55

0.03

0.52

16

世纪大道等15条道路

龙港新城

2017-2020

总长14573

11.3

0

11.3

17

龙港城南大道建设工程

龙港镇凤江社区、江山社区、平等社区、白沙社区

2017-2020

规划长9公里,宽32,通过白沙、平等、江山、

凤江。

11.5

0

11.5

18

连接龙港老城与新城五条道路工程

龙港镇、龙港新城管

委会

2016-2018

本工程为5条道路:江滨大道、香林大道、临港大道、世纪大道(时代大道至堤塘段)、东海大道(灵龙公路至东塘段),总长12513,桥梁9座、给排水、绿化、照明。

5.7

0

5.7

19

A1区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BT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6

本工程为7条道路总长为9.2km,桥梁10

4.99

3.1

1.89

20

产业集聚区市政配套工程BT项目

龙港新城

2015-2016

本工程为10条道路总长为8.64km,桥梁6

4.2

2.6

1.6

21

城区道路改造工程

灵溪镇城区

2015-2018

三年计划改造45公里

1

0.5

0.5

22

东扩、南拓区道路网

灵溪镇东扩区

2016-2021

 

4

0

4

23

江南新区城中南路

灵溪镇垟贡等村

2016-2017

北起横阳支江,南至雁山路,全长1.2公里,红线

32.42

2

0

2

24

江南新区一期市政配套设施工程

灵溪镇

2016-2019

8条次干道,12座桥梁或箱涵。给排水排污、绿化、综合管线等。

2

0.2

1.8

25

环城南路

灵溪镇江南新区

2016-2018

道路红线宽42,东起龙渡路,西至晓峰村,全长3.5公里,建设桥梁3座。

1.5

1

0.5

26

体育场路跨江大桥

县城新区

2017-2018

全长335m,主桥长124m,红线宽46m

1.5

0

1.5

27

站前大道跨江大桥

县城新区

2016-2018

江滨路至南岸

0.7

0

0.7

28

火车站站前配套

灵溪镇

2009-2018

站前区1平方公里内的市政配套

7.5

6.03

1.47

29

龙港新城制水厂

龙港新城

2017-2020

规模为供水10万吨/

1.2

0

1.2

30

苍南县城第三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灵溪镇

2016-2018

建设净水厂1座,远期供水能力为12万吨/日,一期

建设供水能力6万吨/日,用地102亩(含预留地)。

2

0

2

31

平原引供水泵站改扩建及输水主管道扩容工程

钱库镇、宜山镇、

龙港镇

20172020

日供水能力20万吨

2.2

0

2.2

32

云岩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提升工程

龙港云岩

2016-2020

扩建垃圾发电厂,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000

3

0

3

33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桥墩镇、矾山镇、

藻溪镇、赤溪镇

2017-2020

包括桥墩镇城镇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矾山镇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藻溪镇城镇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赤溪镇城镇污水处理工程。

1

0

1

34

巴曹污水处理厂

龙港镇巴曹

2016-2020

建设4万吨/日污水工程(规划8万吨/日)

1.5

0

1.5

35

沿浦污水处理厂

沿浦镇

2016-2020

建设1万吨/日污水工程(规划2万吨/日)

0.6

0

0.6

36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龙港镇

2017-2020

对龙港污水处理厂、临港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实施提标改造。

0.4

0

0.4

37

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灵溪镇龙港镇

2017-2020

对河滨、龙港、临港三个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污水管网加大建设,推进主干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大支管和接管入户改造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

5

0

5

38

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工程

全县

2014-2016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配套管网的建设,实现63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常态化运维。

3

0

3

39

金乡镇城区污水管道

金乡镇

2016-2019

 

3

0

3

40

平原河网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

15个监测点位

2016-2020

完成水质提升方案和生态修复方案,采取截污纳管、污水设施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15个监测点位水质,建成完善的监测和应急。

1

0

1

41

灵溪镇小流域治理工程

灵溪镇全镇

2017-2020

 

1.5

0

1.5

42

苍南县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应急处置中心

灵溪镇

2016-2020

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和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执法终端、执法设备、应急监测车及配套仪器、自动监测站改造、实验室仪器购置等。

0.31

0

0.31

43

县城新区安置保障房工程

县城新区

2011-2019

总用地面积447亩,建筑面积81.5万㎡。

34

20

14

44

美丽民居工程

灵溪镇桃湖、岭前、

西山等存、山脚李、

浦内洪、徐溪等村

2016-2019

根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对村庄房屋进行修缮加固或者拆建,完善村庄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涉及对务、凤池、华阳、观美、南水头。

3

0.1

2.9

45

城南片旧村改造(美丽乡村)项目

灵溪镇南龙、溪心、

岭北、大观等村

2016-2019

旧村改造和下山脱贫结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10

0

10

(二)预备类

217.39

0

217.39

46

龙港新城剩余绿地建设

龙港新城

2016-2020

5929

29.5

 

29.5

47

东湖景观带

龙港新城

2017-2019

用地面积4529

12.7

 

12.7

48

大观片山体公园

灵溪镇大观、南龙、溪心、岭北、渔塘口村

2017-2020

山体绿化、环山游步道及休闲配套设施

15

 

15

49

大观湿地公园

灵溪镇大观、坑底、

南龙、溪心村

2017-2020

利用江南新区现有水系,建设现代生态公园

5

 

5

50

城区路灯改造

灵溪镇

2016-2019

启动交通安全和亮丽作用

3

 

3

51

沿堤绿化亮化工程

龙港新城

2017-2020

13.1公里围垦堤坝的绿化及夜景照明

1

 

1

52

城区道路绿化配套

灵溪镇

2017-2020

绿化

6.5

 

6.5

53

灵溪绿道建设

灵溪镇

2017-2020

绿化、道路

1

 

1

54

城区现有公园绿地改造提升

灵溪镇

2017-2019

绿化、道路

2

 

2

55

大灵溪滨水公园建设

灵溪镇

2017-2019

绿化、道路

3

 

3

56

中心湖开挖

龙港新城

2017-2020

1688亩人工湖开挖工程

1.5

 

1.5

57

陵园

灵溪镇观美岭脚村

2016-2020

公益性生态陵园

1

 

1

58

公益性生态公墓

龙港镇舥艚北岭

2015-2016

项目总用地面积53332㎡(80亩),建筑面积23999㎡,绿化面积29333㎡。

0.79

 

0.79

59

公交总站

龙港镇

2017-2020

占地200

2

 

2

60

剩余 47 条路网

龙港新城

2016-2020

7895.4

71.7

 

71.7

61

茂竹村至渔塘口村联网公路

灵溪镇观美、南水头、城南社区

2016-2019

总长6.935公里,双向隧道,三座桥梁。

1.3

 

1.3

62

城区道路网改造工程

灵溪镇

2016-2019

龙渡路含桥梁排污,雨水道路1公里沪山西路含桥梁排雨水、污水道路工程

4.5

 

4.5

63

核心区道路网

县城新区

2016-2020

包括江滨路、祥和路、同安路、锦绣路等

2.5

 

2.5

64

环城河等8条河道

龙港新城

2017-2020

总长14244,宽度13-345

9

 

9

65

围垦区内剩余11条河道

龙港新城

2017-2020

总长度28145,平均宽度40

5.8

 

5.8

66

灵溪镇各小区市政配套

灵溪镇

2016-2019

城北小区、上垟庄小区、渔塘口小区、宫后陈小区、百丈小区等排水、排污、绿化、综合管线道路等

2

 

2

67

灵溪老城改造

灵溪镇塘北居

2016-2019

建兴西路南侧B06071214地块65735㎡,总建筑面积319714(含地下)C040507地块26223㎡,总建筑面积114064(含地下)

12

 

12

68

美丽街区改造工程

县城旧城区

2016-2019

旧城区改造及市政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10

 

10

69

整村整治拆迁工程

门前村、周林村、

后蔡村、金福村

2016-2019

门前村、周林村、后蔡村、金福村规划小区

1.8

 

1.8

70

智慧城管系统

龙港镇

2017-2020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建立健全的综合性城市管理应用体系,构建基础服务、数据交换、GIS共享服务、统一GPS监管、统一视频监控等功能,开发实时管控、协同处置、决策辅助、分析考核等多项实际应用。

1

 

1

71

智慧灵溪建设

灵溪镇

2016-2019

具体包括智慧城管、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停车、城市公共数据库等

2

 

2

72

县城垃圾渣土消纳及地力提升工程

大亭、双益村

2016-2019

需农业用地5000亩,县城渣土消纳、池塘及一般水田土地地力提升。

1.5

 

1.5

73

区污水处理工程

灵溪镇

2016-2019

道路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泵站建设等。

5

 

5

74

钱库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

钱库镇

2015-2019

钱库镇40个行政村的输配水管道改造提升工程

0.5

 

0.5

75

泵站改造、新建

工程

钱库镇

2016-2020

泵站水池、泵井、配电房、检修仓库、办公楼及值班

室等

1

 

1

76

管网改造、新建

工程

钱库镇、宜山镇、

龙港镇

2016-2020

DN1400输水钢管道3.5公里、DN1200管道8.5公里。

1.3

 

1.3

77

城市大数据平台

 

2016-2020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采集、共享使用的原则,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建筑物五大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0.5

 

0.5

四、公共服务

109.79

12.67

98.12

(一)实施类

69.86

12.67

58.19

1

教育综合体

县城新区秀园路以东,建兴路以南,渎浦路以西,人民大道以北

2017-2020

实验学校用地面积47877平方米,容积率1.2,建筑密度20%,限高24m,绿地率30%。配套商住用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5.5

0

5.5

2

苍南县农民创业实训基地(苍南

县东方职业培训学校)

龙港镇

2015-2017

项目总用地面积36777㎡(合55.17亩),总建筑面积约31000

1.5

0.05

1.45

3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迁建项目

龙港镇

2012-2017

72000平方米

2.7

1.5

1.2

4

苍南嘉禾中学项目

县城新区

2016-2018

60000平方米

2

0

2

5

温州国鹏置业有限公司引进高端民办学校项目

龙港新城

2016-2018

60000平方米

2

0

2

6

龙港新城公办中小学

龙港新城

2016-2018

30000平方米,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及配套设施

1.5

0

1.5

7

苍南县实验学校

灵溪镇

2016-2019

30000平方米

1.5

0

1.5

8

赤溪小学建设工程

赤溪镇

2016-2019

新建一座集教学楼、办公楼建筑面积达9110平方米的新赤溪小学。

0.5

0

0.5

9

站前小学

灵溪镇

2015-2016

总用地2.1162万㎡,建筑面积约1.3857万㎡

0.7

0.5

0.2

10

新区江滨小学

春晖路以东,惠达路

以南,体育场路以西,江滨路以北地块

2017-2018

用地面积30002㎡,建筑面积19920㎡,绿地率30%

0.8

0

0.8

11

XC-6-26中小学

项目

龙港新城

2017-2020

用地面积69.3亩,建筑面积46195平方米

2.5

0

2.5

12

XC-1-26中小学

项目

龙港新城

2017-2020

用地面积100.7, 建筑面积67152平方米

3.6

0

3.6

13

县民族中学迁建工程

灵溪镇

2014-2016

33579平方米

1.4

0.8

0.6

14

省一级幼儿园

龙港镇松涛嘉园内

2016-2017

用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8500

0.5

0

0.5

15

苍南潜龙劳动力培训中心

龙港镇

2016-2017

项目总用地面积3192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1.5

0

1.5

16

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

县城新区

2012-2016

项目建设用地150亩,建筑面积122660平方米,床位数1000张(含传染病房60张)。

6.43

5.6

0.83

17

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

龙港新城

2016-2018

占地约200亩,综合性医院

4.5

0

4.5

18

县三医迁建工程

钱库镇

2013-2016

设计床位500张,用地总面积63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3.79亿元。

3.79

2.2

1.59

19

新华医院

灵溪镇百丈村

2016-2017

退二进三项目,床位500

3

1

3

20

苍南县龙城中医院迁建项目(龙城中医院)

龙港镇环河村、象中村

2015-2016

用地面36亩,建筑面积97373平方米,建设标准为三级乙等医院。

1.5

0.15

1.35

21

苍南县人民检察院办案和专业技术综合楼

县城新区渎浦路以东、玉苍路以北

2012-2016

17115平方米

0.9823

0.5

0.4823

22

苍南县公安局警务技能训练用房、警犬用房新建

灵溪镇

2016-2020

2000平方米

0.35

0

0.35

23

县档案库房

灵溪镇塔里村

2017-2019

10

0.5

0

0.5

24

龙港法庭审判综合大楼

龙港镇

2017-2020

20000平方米

1.5

0

1.5

25

灵溪镇殡仪服务中心

灵溪镇翔凤社区

2016-2019

殡仪厅、及配套服务设施

0.7

0

0.7

26

看守所旧建筑改建

灵溪镇

2016-2020

10543平方米

0.78

0

0.78

27

浙南书城

县城新区

2018-2020

项目用地规模10亩,建筑面积及配套设施1.5平方米

1

0

1

28

苍南演艺城

县城新区

2018-2020

建筑面积及配套设施2.7万平方米

1.5

0

1.5

29

县市民活动中心

县城新区

2017-2019

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1

0

1

30

苍南县科技馆

县城新区

2016-2018

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0

1.5

0

1.5

31

龙港剧院

龙港镇

2018-2020

建筑面积及配套设施1.5万平方米

1.5

0

1.5

32

龙港镇文化中心

龙港镇

2016-2017

 

1

0.1

0.9

33

宜山镇文化中心

宜山镇

2016-2018

 

0.5

0.1

0.4

34

灵溪镇文化中心

灵溪镇江南新区

2016-2018

 

1

0.1

0.9

35

苍南县社会福利中心

灵溪镇晓峰村

2016-2018

总用地面积24848㎡(37.27亩),总建筑面积

20027.64

0.6301

0.07

0.5601

36

县恒生养老院

龙港镇江山大店文楼

2016-2016

用地面积97,建筑面积80000分期建设

2.3

0

2.3

37

苍南县嘉祥养老院

钱库镇朱家斗村

2018-2019

设置床位500张,其中护理床位320张,普通床位

180

1

0

1

38

岭前等村养老中心项目

灵溪镇岭前等村

2016-2019

建设面积13500㎡,服务用房3200㎡,拥有养老床位800

1.5

0

1.5

39

灵溪镇大观康乐养照中心

灵溪镇

2016-2018

总占地60亩,安排500位老人居住和200张护理床位

3.2

0

3.2

(二)预备类

39.93

0

39.93

40

江南新区教育项目

后垟、垟贡及渔塘口村

2016-2019

包括1所中学,2所幼儿园

5

 

5

41

配套小学建设工程

灵溪镇、龙港镇、金乡镇、钱库镇、桥墩镇、马站镇

2017-2020

包括灵溪镇工业园区配套小学、灵溪镇第七小学、金乡镇第五小学、钱库镇第五小学、桥墩镇第二小学、马站镇第二小学、龙港镇龙浦片配套小学、龙港世纪大道周边配套小学

4.7

 

4.7

42

苍南二职迁建工程

龙港新城

2016-2019

115000平方米

4.73

 

4.73

43

灵溪镇渎浦中学扩建

灵溪镇

2017-2020

15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及配套

设施

0.5

 

0.5

44

苍南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场项目

灵溪镇

2017-2020

总占地面积112亩、400田径场(含足球场)设20000个看台

4.5

 

4.5

45

佑康和平医院

龙港镇

2016-2020

总建筑面积68700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

4.5

 

4.5

46

海西中山医院

县城新区

2016-2020

总建筑面积55024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

3.3

 

3.3

47

藻溪镇高端养老项目

藻溪镇

2017-2020

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80亩。

2

 

2

48

灵溪镇中心敬老院二期

灵溪镇西程村

2017-2018

中心敬老院C楼、D楼、E楼及配套设施

0.5

 

0.5

49

广电大楼

灵溪镇

2017-2019

占地3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

6.6

 

6.6

50

钱库镇文化中心

钱库镇

2016-2020

多功能会议大厅、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教育培训室、文艺排练厅、综合展示厅、管理用房等。

1

 

1

51

马站镇文化中心

马站镇

2016-2020

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会议厅、文艺排练厅、综合展示厅、管理用房等。

1

 

1

52

县委党校迁建工程

藻溪镇

2016-2020

魁桥村总用地面积92亩,一期用地面积50亩。

1.6

 

1.6

 

注:(1)本表所列重大建设项目标准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亿元、工业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他类型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2)本表未纳入房地产开发类项目。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以社工资源为核心,社工、义工、护工“三工”联动。


    

版权所有:苍南县东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ICP备16020737号
地址: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新世纪花园2幢2单元1007室 邮编:325800  电话:0577-68707108 18006699688 传真:0577-64768989 QQ:5817359

温州代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苍南乐清瑞安鹿城龙湾平阳洞头永嘉文成福鼎龙港代写可行性报告